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日期: 2025-04-01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思考乐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 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 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 “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 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 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2023年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 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 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 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端午将至,民间流传着“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的民谣。下列对民谣有关的物理情境,解释正确的是( )
A、 蒸白糕时用旺火烧水,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
B、 成熟的蜜桃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蜜桃吸收了红光
C、 艾叶散发出清香,是因为清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划龙舟时呐喊声很大,是因为呐喊时声带振动的频率很高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 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 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常利用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关于对使用中喇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喇叭发声不需要振动
B、 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 调节喇叭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 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速度变大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敲击编钟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改变音调
B、 编钟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108m/s
C、 用不同力度敲击编钟可以改变音色
D、 人们能分辨出编钟的声音是依据响度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 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如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号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号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 用更大的力气吹奏,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主要说明声音传递能量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空玻璃能隔音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慢
B、 医生通过听诊器来诊断疾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 广场舞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伴奏音乐音调太高
D、 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 “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 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频
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就会让人耳听到声音
B、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填空题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