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韶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09-29
期末考试
/strong>、现代文阅读(22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儒家“礼教”一语,出自《礼记·经解》:“恭俭庄敬,礼教也。”意思是通过礼的教化使人能够谦逊节俭,端庄谨慎。一般来说,儒家所说的“礼”泛指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谓“礼教”,就是用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教育人们,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这也就是《礼记》所说的“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可见礼教之初衷在于化民、育人。但秦汉以降,礼教自从被纳入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教化体系,逐渐发生异化。特别是从董仲舒开始,出现的“三纲六纪”“五常”等观念,成为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封建礼教也因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扭曲,造成束缚人性、压抑人情的后果。“五四”时代的一些文化激进主义者,如吴虞,就将“礼教”与“吃人”相等同。礼教之所以是“吃人”的,乃是因为集体性的家族和等级化的国家都吞噬和压制着个人。

从家族层面看,不管是门阀家族还是庶民家族,都是通过家礼把个人禁锢在家族的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并赋予每个人以不同的角色、义务,从而保证个人对家族的附属性。刘丰说:“家礼的实质就是将个人固定在家族的宗法关系之中……家礼使人处在各种礼仪规范之中,由此维系家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比如,婚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娶妻,而是为家族娶妇,以完成家族延嗣的重任。个人之身并非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个人所在之家族。“身非我有”乃是旧礼教的典型特征。总之,在封建时代,家族才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任何个人都不过是某个家族的一员。个人并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个人始终为家族实体所吞没。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不过是以皇帝为家长所建构的一个更大的家。所谓“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指的就是,国家建构实质是家族建构的扩大版。正是由于这种以皇帝为中心的“以家为国”理念,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因此,消解个体自主性的忠孝观成为整个封建帝国时期的核心价值理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凸显君臣不平等关系的观念被大力推广。

旧礼教所呈现的整个生活秩序不仅仅是一种世俗生活秩序,还被视作某种绝对超越秩序的表现,具有宗教意味。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对封建时代最基本的关系都被视作阴阳关系在具体人际关系中的体现。阳与阴在世俗生活世界对应的核心关系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于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君权、父权、夫权就不仅仅是一套世俗生活法则,而且是天道、天理法则。《白虎通》亦言:“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随天也。”所以,旧的礼教秩序不再纯然是世俗的秩序,而是一种超越性的道德要求,从而有了宗教意味。违背礼教规范不仅仅是触犯了世俗生活秩序,更是对超越性的天道、天理秩序的触犯。所以,戴震控诉道:“人死于法,犹有可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礼教吃人变成了天理吃人,让人无处申诉。

(摘编自胡骄键《儒家礼教的现代转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分化、领域分化、观念分化的态势,这种分化的态势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先秦儒家的礼教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在当下,“礼”可以理解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儒家“礼教”背后的那种“仁”之思想可唤起人的道德自觉。这种唤起除了内心的情感共鸣外,“礼”制的外在形式也是必要的。社会不能缺乏礼仪,人的言行也必须有一定的规范。礼仪是礼的载体,借助于一整套礼仪的长期推广和践行,礼在社会中起到一种规范和整合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礼仪在推行过程中,必须防止其过度形式化。发展至近代的儒家礼教之所以失去了生命力,之所以遭致近人的强烈批判,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形式化,在于其僵化的繁文缛节。

此外,在先秦儒家礼教体系中,礼和法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尤其是荀子的思想体系,更是一个礼法结合的完整体系。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外在强行的法律与内在自觉的道德之间还存在一个宽大的空间,如何协调是当代社会治理和整合的一个关键。法律必须体现人文精神,成为引导人类未来走向的外在力量,这同时也是“法”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故“法”必须契合人的内在道德要求而不能沦为纯粹外在的一种强制力,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当代社会的治理中,先秦儒家学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看,先秦儒家礼教自身从开始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走向形式化和极端化,并遭到强烈的批判。但是,其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和内涵,为重建礼仪秩序而采取的方式,仍能为现世所吸取和借鉴。

(摘编自赵胤《先秦儒家礼教的当代价值》)

现代文阅读II

火柴的小女孩

王溱

①她穿着打着补丁却又鲜艳无比的衣服,一看就是为舞台而做的;她手里的火柴盒比烟盒还要大,每一根都像小火炬,以便观众可以看清楚。她对这些道具谈不上满不满意,反正就演呗,生活哪一天不是在演?

②六一节会演家长也要出个节目,这个角色是学校老师指定要她演的,谁让她天生一张娃娃脸呢,其他家长嘛,过往的风霜雨雪全写在脸上,再来挑战这么稚嫩的角色显然太过牵强。这曾经也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不高却稳定的工资,没趣却也不累的工作,抹的是屈臣氏分不清牌子的护肤品,这么多年来时间倒也没怎么骚扰她,她就只管躲在蛋壳中孵着岁月,安安稳稳波澜不惊。但几天前一场同学会却搅乱了一切,把她的蛋壳狠狠敲开一条缝,焦虑和欲望从四面八方撑开裂缝,没多久就啪嗒一声碎成渣了。她一下失去了庇护,空气层层叠叠压得她窒息,一点点的风都足以让她汗毛竖起。

③罪魁祸首应该是以前天天被罚站的李圭,如今竟成了知名上市公司的CEO,开口闭口不是区块链就是中美贸易战,硬生生把同学会变成了高端经济论坛;成绩很差长得还不错的同桌阿兰,这会儿成了时尚代言人了,手挽LV挎包,脚蹬GUCCI凉鞋,明星同款露背裙,卡地亚钻戒,鲜红的双唇轻轻抖动着“传授”秘籍:女人哪,必须舍得为自己花钱,可别一不小心就活成廉价的女子;还有那个不声不响的田丽,她居然真的独自踩单车穿越了西藏某个无人区,一下成了名人,同学们都围着她带来的相册时不时发出惊叹;更可气的是当初跟自己争班长没争上的那个满脸雀斑的刘姗姗,从国外回来的,满嘴中文夹英语,偶尔叹息一下,又要上EMBA(即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又要上礼仪课,天天还要留意华尔街动态,忙啊,末了还要半开玩笑地说:有什么办法呢,这年头,不进则退,可不能被时代抛弃呀。

④被时代抛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曾经自己瞧不起的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她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道理,没钱没权活得不精致也就罢了,居然还不上进!这是最可怕的,曾经是优等生的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很穷,太穷了!哪方面都太穷了!

⑤她感到了饥寒交迫,是的,就像她扮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漆黑的夜里,只能对着别人家窗户飘出来的烤火鸡味道茫然搓着双手。她的忍耐力显然没有小女孩那么好,才片刻就决定要把火柴擦燃,为什么不呢?火不就是拿来取暖的吗?

⑥她果断擦燃一根火柴,眼前顿时亮堂起来。她昂首阔步走进领导办公室,甩下一封辞职信说,这样半死不活的工作,明摆着就是温水煮青蛙,别耽误了老娘的前程!领导惊愕的表情在摇摇晃晃的火光下十分滑稽,她大笑着又擦燃了一根火柴,地点转换为太古汇奢侈品商店,这个她从来都是远远望着不曾踏足的地方,今天她要把所有的店都扫一遍,把所有的信用卡都刷爆,把自己彻彻底底变成一个身价百倍的女人。光鲜的衣服,闪亮的指甲,精致的妆容,果然让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对,就是这种感觉,一种即将改变人生的感觉。她趁热打铁又擦燃了一根火柴,一鼓作气把积蓄都拿出来,给自己报了许多的班,英语的,口才的,礼仪的,插花的……怎么精致怎么来。好了,断舍离了,内外兼修了,剩下最重要的一根火柴,该是为自己的前程谋划了,她擦燃了最后一根火柴,却迟迟想不到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这么多年的机关生活,自己只会送送文件,打打字,整理整理档案,别的好像啥也不会,从头学起显然也来不及了,眼看火柴很快就要燃尽,她越来越着急,越急就越想不出来,火光中渐渐浮现一张怨妇的脸,皱纹如藤蔓般蔓延,色斑像果子一样挂在藤蔓上,身体渐渐蜷缩,只留下一张犀利的嘴在喋喋不休咒骂着世间的不公。她吓坏了,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像是被谁拼命摇晃,一睁眼,却是女儿焦急的脸:妈妈,你怎么在这里睡着了?就快到你上场啦!

⑦她揉揉眼睛,自己就蜷在后台外边的走廊上,手上小火炬一样的火柴棒还在。她庆幸地摸着胸口长长吁了一口气。

⑧女儿好像不认识妈妈了,妈妈脸上那种沉迷未醒的表情,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

⑨这时,妈妈幽幽地说了一句:相由心生啊。

⑩女儿一脸茫然,妈妈你说什么?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有删改)

名著阅读(3分)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文言文阅读

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 , 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贞观七年,太宗将九成宫,散骑常侍姚思廉进谏曰:“陛下高居紫极,宁济苍生,应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然而离宫游幸,此秦皇、汉武之事,故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之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故非情好游幸,甚嘉卿意。”因赐帛五十段。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忤旨,太宗以为讪谤。侍中魏征进言曰:“昔贾谊当汉文帝上书云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长叹息者六。’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太宗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令赐德参帛二十段。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