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2-21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下面的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翻开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画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当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发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称其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使我们的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所向披靡的英勇斗志,直面各种艰难险阻而无往不胜。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以艰苦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节约而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度,折射着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继承和弘扬这种“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既是修身养德,更是家国情怀。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因为第一代人创业,懂得勤俭持家。第二代人,有了充实的物资基础,节俭意识开始淡化。到了第三代则是无度挥霍,将家败光。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绝不能让“富不过三代”的俗话在我们身上应验。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切记、切记、再切记:作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能丢、不能忘。这是破解“富不过三代”的秘诀。否则,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失方向,在表面风光中陷入衰败沦落,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这是历史留下的忠告,也是现实发出的警报。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路走来,更要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堪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宣示了“永远不能丢”的坚定信念,昭示了“永远不能忘”的坚强决心。我们要深刻领悟、全面践行,付诸于实践,见诸于行动,真正成为自觉追求、时代新风,让“东方魔力”常在,“兴国之光”长明。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活力源泉、底气所在。

(摘编自林伟《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传家宝》)

材料二: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近三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制度建设,刚性约束

将反对浪费行动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制止、防范和惩处浪费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制止浪费行为,形成“不敢”“不能”“不易”浪费的长效机制。

通过制定法律或者作出决定等形式,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做到国家、社会、单位、家庭各个层面全覆盖,粮食生产、储存、消费等各个环节全覆盖,从而建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长效机制。

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对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相关行为紧盯不放,对“舌尖上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杜绝各类铺张浪费、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宣传教育,道德养成

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让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共识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积极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公益活动,发动普通消费者、餐饮企业、公益组织参与其中。

在学校推进节约粮食教育,从学生个人品行的评价,到班级之间的评比,都应该建立针对浪费粮食行为的负面评价制度。学校在保证学生营养的前提下,精准供餐有助于减少学校整体的浪费,实现“食堂光盘”。还可以通过探索光盘行动的激励机制,比如“光盘换水果”等方式,引导学生适量点餐、主动光盘。

(摘编自《人民网•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合欢花

肖复兴

第一次见到合欢,在台基厂。从我家出来,往东走不远,穿过后河沿,正对着的就是台基厂。这是一条老街,明朝建北京城时,工部设立备料的五大厂:台基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和神木厂。台基厂是唯一建在内城的,离皇宫很近。台基厂北口,即是长安街,和王府井遥遥相对。这条街两旁种的行道树便是合欢。

那一年暑假,我马上读五年级,自觉得长大了,第一次去王府井,因为王府井南口有当时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我想到那里看书、买书。刚进台基厂南口,一眼看见合欢,满树开满的那种花,我从来没有见过。不是常见过的红色、猩红色和粉色,是那种梦一样的绯红色,毛茸茸的,那么轻柔,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把花都吹得飞起来,像跳着芭蕾舞一样,轻盈地飞满天空。台基厂整条街两旁,都飘浮着这样绯红色的云朵,我像走进童话的世界。

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怎么也忘不了那种花。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那一年的暑假,我常走那条街,为去新华书店,更为看合欢。

有一天下午从新华书店出来,走到台基厂的时候,光顾着抬头看花,没留神撞到一个人,是一个中年女人,个子很高,微微发胖,面容白皙,很漂亮,穿着也很漂亮的连衣裙。我连忙向她道歉,她笑笑,没说什么,只是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发,便向前走去。我跟在后面,好几次想快走几步超过她,赶紧回家。不知怎么搞的,总不好意思,就这么一直跟在她后面,看着合欢的花影落满她的肩头,连衣裙的裙摆被风微微吹起。

她就那么不紧不慢地在我前面走着,没有想到,她走过台基厂,走过后河沿,走到我家住的那条老街,居然也是往西拐,一直走到我读书的前门第三中心小学,走到乐家胡同的时候,拐了进去。我愣愣地站在乐家胡同口,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尽头。好长时间,我都弄不清当时我为什么望着她的背影,望了那么久。

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天,上学路上,我居然又遇见了她。和她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又冲我笑笑,好像也认出了我。但是,没有和我说话,也没有摸一下我的头发。

以后,几乎每一天清早上学的路上,总能遇见她,每一次,她都冲我笑笑。笑得很和善,很慈祥,很好看。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起每天上学路上和她的邂逅,我才发现,是自己的潜意识里,觉得她的样子、她的笑,像是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其实,早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我没有一点儿印象。

一直到有一天上学的路上,看见她向我走过来,有几个小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一边叫着方老师,一边向她跑过去,我才知道,她是老师。进乐家胡同不远,是贾家花园小学,我们院里的孩子,有在那里上学的。自从知道她是贾家花园小学的老师,不知怎么搞的,我异想天开,总想转学到贾家花园小学,她当我的老师才好。只是,这样的念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贾家花园小学是私立学校,家里花不出那样多的学费。

我和这位漂亮的女老师每一次上学路上的邂逅,都会让我忍不住想起第一次和她在台基厂合欢树下的相撞。长大以后,几乎每一次看到合欢,总忍不住想起她。尽管她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并不了解她,对她一无所知。但是,她那温和、善良、慈祥又美丽的笑容,温暖了我小学五、六年级两年的时光。她是我苦涩寂寞童年的一束光,让我对母亲对未来对美好充满想象乃至梦幻。

读中学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偶尔,我会想起她。高一那年的暑假,我重走台基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书,绯红色的合欢依旧满树轻柔地飘浮。我再一次想起了她,写了一篇作文《合欢》。

那一年的秋天,父亲突然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北京,一时待业在家,母校第三中心小学的校长,好心要我去代课。第一天早晨上课,走过乐家胡同的时候,我再一次想起了她,甚至幻想,会不会像小时候能再次遇见她?乐家胡同已经改名同乐胡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心里想,不知道动荡的前些年她的情况怎么样,她是那样的时髦,漂亮。台基厂街两旁的合欢树,说开的花太过缠绵,是资产阶级的树而被砍伐一空。后来,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合欢路口》。我将合欢树,从台基厂移植到我家前这条老街;我和她在合欢树下重逢。这是我一直的愿望。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象征一个人的童年,那么,合欢,就是我的童年之花。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溯二年,百济来犯。秋,熊津都督刘仁愿、方洲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之东,拔真岘城。

龙溯三年,九月,戊午,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破百济馀众及倭兵于白江,拔其周留城。

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丰南引倭人以拒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兵,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抚馀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间至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帅迟受信据任存城,不下。

诏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召孙仁帅、刘仁愿还。百济兵火之馀,比屋凋残,僵尸满野。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道涂,立桥梁,补堤堰,复陂塘,课耕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百济大悦,阖境各安其业。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

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曰:“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赍玺书劳勉之。上官仪曰:“仁轨遭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语言文字运用及整本书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

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

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过年,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

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

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