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练习

日期: 2025-03-29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烟涛微茫难求
B、 门前冷落鞍马稀
C、 暮去朝来颜色
D、 凄凄不似向前
下列对教材中的诗歌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写面对天姥山,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反衬天姥山之高。
B、 “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是说杜甫一生饱经艰难,鬓发如霜却志业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 “主人下马客在船”是写诗人与主人江边分别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挥手作别,为下文诗人单独召见琵琶女做好了铀垫。
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 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 “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欲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B、 忽魂悸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
C、 恍惊起长嗟        而:连词,表顺承
D、 初《霓裳》后《六幺》    为:动词,弹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B、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C、 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D、 千呼万唤出来        始:开始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
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离家万里,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倒(liáo)   多财善(gǔ)    记(zhuàn)   无音信(miǎo)
B、 双(bìng)   前后相(zhǔ)   候(cì)      洁身自(hǎo)
C、 条(xiāo)   人才济(jì)     静(mì)     博闻强(zhì)
D、 混(xiáo)   清沙白(zhǔ)   徉(cháng)   稳操胜(quàn)

古代诗歌阅读

选择类

对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猿啸哀                       高:高远。
B、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C、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小阅读-课内

下列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B、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C、 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到空间,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情景默写

语言表达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