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
A、 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 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C、 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 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曲沃代翼”的过程中,梳理了曲沃一脉与晋国翼城一脉的国君对比(如图)。由图信息可知当时(  )

A、 礼崩乐坏局面拉开序幕
B、 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C、 分封宗法体制趋于崩溃
D、 周王共主地位发生动摇
下图为诸子百家关系图。该图反映出( )

A、 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B、 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
C、 诸子百家思想日益趋同
D、 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这说明(  )
A、 权力集中影响特定语词的分化
B、 秦朝确立了皇权的特殊地位
C、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变化
D、 秦汉时期官僚体制不断完善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 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
B、 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 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
D、 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如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页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强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