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B卷

日期: 2025-03-29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热(zhì)    精竭虑(dān)     眼花乱(liáo)
B、 刻(xié)     棋高一(zhāo)    无怨无(huǐ)
C、 毁(zhuì)     如火如(chá)        有无恐(shì)
D、 熟(xián)     垂三尺(xián)    一丝不(gǒu)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映称    眨眼    舰艉    轰鸣    迎风招展
B、 揪心    定格    塔台    跟踪    梦想成真
C、 封锁    紧绷    资态    凌波    默默奉献
D、 咔嚓    咆哮    屏幕    风采    振耳欲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 人生不应只祈求风平浪静, 而是要有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勇气。
D、 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 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与短语“甚为微弱”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拒绝和平 控制要塞
B、 横渡长江 封锁长江
C、 英勇善战 百万大军
D、 广大官兵 纷纷溃退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B、 通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使国人的强军梦想实现了。
C、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D、 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铭记英雄历史】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A、 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 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 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 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 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 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 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语言表达

语段阅读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历史不可忘 奋斗创未来

新华社记者 徐扬

①9月18日,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划破沈阳上空。这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永远铭记历史!

②91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之中。91年过去,回想起来仍痛彻心扉:一夜之间沈阳失陷,几个月东北几近丧失。日本军国主义则更加贪婪,肆无忌惮地将侵略魔爪从东北伸向了全中国。

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弱国弱民,一盘散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危如累卵的中国,呼唤一支能够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先进力量,以力挽狂澜之势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伟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④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义无反顾战斗在最前线,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东北领导武装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抗日救国的重任。

⑤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开启了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历史征程。

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⑦历史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⑧勿忘九一八,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来路,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苦难,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朝气蓬勃,踔厉奋发!

(摘自“新华网”)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九霄逐梦再问天(吉林延边州期末)

——神舟十三号发射目击记

①“升起来啦”“太震撼啦”……遥望着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点火发射、稳稳升空,发射场附近的观众们刹那间欢呼起来,与火箭的隆隆轰鸣形成合奏,响彻天地之间。

②远远望去,火箭吐着焰舌、加速升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银灰色烟迹。眼前,黑河倒映着冲天的火光,微风吹过,河面泛起粼粼波光。

③只看得见灼灼尾焰的船箭组合体越升越快,直插天宇,渐渐缩小为一个光点。飞向太空,飞向天宫,光点越来越暗,若隐若现,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

③只看得见灼灼尾焰的船箭组合体越升越快,直插天宇,渐渐缩小为一个光点。飞向太空,飞向天宫,光点越来越暗,若隐若现,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

④戈壁滩上,胡杨林间,黑河岸边,观众三五成群,迟迟不愿离去。有的人打着手电筒,兴奋地说着、笑着;有的遥望天边,似乎在努力搜寻飞船踪迹;还有的翻看手机,回味刚刚记录下的震撼瞬间。

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中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

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

⑧乌尼尔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张她与部分中国航天员的合影。这是她受邀参加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表彰活动时拍摄的,她倍感自豪。“三位航天员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我们牧民都为他们加油!”她满怀信心地说。

⑨此次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员带人们追星逐梦,并让人们接触新的探索发现。“能看到航天员拍摄的太空美景”“能体验太空上的别样春节”……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写上一句句寄语。

⑩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肖浩泽是天文迷。他曾现场观看过神舟十二号发射,震撼的场面令他久久难忘。这几天,他时刻关注神舟十三号的动态。“我最期待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空间站开讲‘太空第二课’。”肖浩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⑪在发射场外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公安局古日乃边境派出所民警参与安保工作。民警们除了设卡检查、巡逻执勤外,还深入牧民家,讲解发射前后注意事项。“我们作为‘航天护卫队’成员执行此次任务,为国家航天事业出力,感到十分光荣。”该派出所教导员巴雅尔说。

⑫夜愈深,观众渐散去。黑色天幕与皎洁月光映衬下,身姿挺拔的胡杨、随风轻摆的红柳,静静守护在这广袤的戈壁滩上,守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守候一次次的点火运行。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