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21蝉 同步练习(培优卷)

日期: 2025-04-06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qiāng)        道(suí)            车(zhé)        恶(liè)
B、 嚣(xuān)            寻(mì)    隙(xià)            维(xiān)
C、 跳(zao)            地(xuè)        肿(yōng)        顾(jì)
D、 防(yù)            扒(jué)            土(zhān)        欢(yú)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暴晒      干躁      隐蔽      无动于衷
B、 罅隙        抵卸        刹那        毫无顾忌
C、 滕跃        沐浴        锐利        不怀好意
D、 寻觅        折皱        倒悬        镇静自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 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
D、 在引用他人著作中语句时,要理解所引语句原意,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B、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C、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于校六记》、《我们仨》等。
D、 在学校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八年级(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 为了避免被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的生日。
C、 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中,“喧器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中,“喧嚣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照对事物观察的顺序进行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介绍。
B、 本文在介绍蝉时,将其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读来亲切有趣。
C、 第一部分介绍了蝉的地穴和它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从幼虫到产卵的过程。
D、 本文虽是说明文,但作者在字里行间里表达了对蝉的赞美、同情,极具感染力。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每年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量多,特有品种比例高。为了保护这一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政府坚持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 ,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改写,魏辅文等,《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4期)

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境内平原辽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

第一批《红色名录》共录有84种野生动植物,49种在扬州有分布。其中,植物1种,为水蕨;鸟类有46种;哺乳动物1种,为长江江豚;两栖爬行动物1种,为虎纹蛙。指示物种,指的是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生物。《指示物种清单》共有118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蝶、鸟类等,清单中扬州有记录的物种有60多种,哺乳动物有长江江豚、华南兔、刺猬、东方蝙蝠、狗獾、黄鼬等。华南兔在扬州郊野甚至城市中心都有记录,如在宋夹城、瘦西湖等地,都有过华南兔的踪迹;刺猬在城市中也很常见,四季园小区河边,居民在夏夜就看到过多只;夏季,每当夜幕降临,东方蝙蝠就开始出来活动……

(据2022年5月24日《扬州日报》官方发布材料改写)

学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请你运用以上材料, 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形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