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6.26 诗词五首 同步测试(培优卷)

日期: 2025-04-15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头(sāo)更短,浑欲不胜(zān)。
B、 (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yān)脂凝夜紫。
C、 折(qǐ)沉沙铁未销,自将(mó)洗认前朝。
D、 我报路长(jiē)日暮,学诗(màn)有惊人句。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飞鸟相与还(相伴)
B、 我报路长日暮(叹息,慨叹)
C、欲不胜簪(全部)
D、 黑云压城城摧(将要)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蓬舟吹三山去         听蛙声一片
B、 星河欲转帆舞     过尽帆皆不是
C、 老大伤悲     有羡鱼情
D、 八月湖水     潮两岸阔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 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下列对《 雁门太守行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综合题

诗歌鉴赏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