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4.15 故乡 同步测试(培优卷)

日期: 2025-04-02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然(ě)       索(xiāo)   逃(cuàn)
B、 色(dài)      然(wǎng)    潮(xùn)    样(mó)
C、 姿睢(zì)      寒(jìn)      骨(quán)    瓦(léng)
D、 祭(sì)      俐(líng)     脚(huái)    五(xíng)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愕然 竹匾 嗤笑 骇人听闻
B、 鹁鸪 隔模  萧索 人迹罕至
C、 伶俐 祟拜 潮汛 无关紧要
D、 栅栏 应酬 船舱 原形必露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徜徉在清新雅致的香山上,只觉得心旷神怡, 几天来的焦躁被一扫而光。
B、 登上黄山之巅,但见一派云蒸霞蔚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C、春和景明, 泛舟湖上,满眼的春光浸入眼底,置身其中,犹如神游仙境。
D、 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 三年的初中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D、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下列对中年闰士的形象理解正确的项是    (        )
A、 中年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他仍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 苦难的生活改变了中年润土的外表,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 中年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 中年闰土见到“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他没有忘却儿时的记忆,他与“我”的心灵又融合在一处。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滋味

凸 凹

①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②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地红起来。我走到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她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③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个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住几天吗?”母亲问。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④晚上,母亲问我:“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的我,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⑤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⑥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日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需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⑦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踅(xué)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发际,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⑧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⑨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现代文阅读

故乡(节选)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我愕然了。 

④“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⑤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⑥“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⑦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⑨“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⑩“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⑪“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⑫“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⑬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⑭“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