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

日期: 2025-03-27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细胞学说,鱼和莲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 荷塘中的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参与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细胞和个体
C、 荷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D、 与鱼相比,莲没有系统层次
下列对生物学实验相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④中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可看到16个
B、 若要将图②中c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将装片向右移动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图③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反
D、 将图①中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亮度将减小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B、 脂肪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一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抗寒能力提高
C、 水温的升高,要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
D、 水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
某兴趣小组将花生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B、 小麦种子萌发时种子干重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一致
C、 该花生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转化为脂肪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 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单体能构成许多不同的多聚体,模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多聚体为多糖,则构成它的单体一定是葡萄糖
B、 若图中多聚体为DNA,则参与其构成的脱氧核糖有4种
C、 若图中S1、S2、S3、S4……是同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可以表示脂肪
D、 若图中单体表示氨基酸,则形成长链时不是所有氨基和羧基都参与脱水缩合
外泌体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能够分泌的一种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外泌体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是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前提
B、 外泌体膜可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释放其所含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
C、 外泌体的功能取决于来源的细胞类型,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的生理状况
D、 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能通过信息传递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生长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 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 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 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 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 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为探究细胞降解或修复细胞核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机制。研究者在细胞中表达了一个融合蛋白L-G,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光
C、 图中虚线所示位置为该细胞的细胞膜
D、 核仁可能具有修复或降解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与草履虫一样可以独立生活。如图为变形虫的摄食、消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的细胞膜、食物泡膜与溶酶体膜的结构及组成成分相似
B、 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变形虫的胞吐、食物泡与溶酶体的融合均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D、 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在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将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C、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使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D、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中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B、 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 Ca2+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膜脂中的蛋白质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膜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间的结合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一定参与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过程一定会消耗ATP
C、 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会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 蛋白A、B和C嵌膜区段的氨基酸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可用于合成ATP
B、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磷酸化
C、 蛋白质活性的改变可能是通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
D、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无显著变化,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B、 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
C、 玉米品系A被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
D、 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B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
细胞呼吸过程中形成的NADH等物质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并偶联ATP合成的过称为氧化磷酸化,如图为细胞呼吸过酸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已知人体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通道蛋白UCP。ATP合成酶竞争性地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B、 NADH中的能量可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C、 蛋白复合体运输H+和ATP合成酶运输H+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D、 寒冷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如图表示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一定的密闭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某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B、 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 若将该植物从L点条件下突然转移至M点条件下,则短时间内C3含量将下降
D、 若每天光照8小时,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则平均光照强度应大于6k1x
如图①~⑨表示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所需还原剂氢不能由过程⑧供给
B、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红光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可通过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 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过程③的中间产物C3含量增加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