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12-26
期末考试
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这时是上午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康塞尔也为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停下了脚步。

(节选自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乙】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恬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节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阅读下则议论文,回答问题。

多读多写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既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得熟悉,必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读》,有删改。)

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站在高处的小女孩

①在蒙蒙细雨中,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梯田,如一幅幅被游人抖开的巨大横幅,一级级由山脚传送到山顶白云缭绕处。黄花把山野挤爆了,人流又把黄花挤爆了。

②山路两侧,有帐篷或临建小屋卖烧饼烤薯。阿嫂阿婆们,臂弯套着一串一串的花环,热情地探身拦着过往游人兜售花环。花环编织得并不细致,却很别致。青青的柔软嫩茎缠绕拧绑成一圈儿,一朵朵小花开放着四片花瓣。有的米黄,有的柳黄,有的鹅黄。花环虽小,却蕴含丰富,光彩映人,花香拂面还引来嗡嗡蜜蜂。

③快到山顶的时候,我有点饿了。眼睛寻过去,前边路旁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姑娘,似乎在卖什么吃食。我走上前去。这个小姑娘八九岁的样子。一绺枯黄湿发黏贴在她的小脸庞上,眼睛黑而大。她面前放着一只古董般的木笼,底部是黑灰的木炭,都看不到火色,上层放着灰黑的红薯。旁边有一个竹篮,上面有几块红薯和一个花环。我指着笼上的一块红薯问:“多少钱一块?”

④“五块钱。”小姑娘怯生生地伸出五根手指。她的手指黝黑,手背粗糙,那是常做农活的证明。

⑤“可山脚下是四块钱。”我故意说。导游说过,旅游景区可以砍价。

⑥“您给四块也成。”她态度很诚恳。

⑦于是,我掏出一张五元票递给她。小姑娘用双手捧上一块红薯,然后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一元,也用双手捧上。我忙说:“逗你玩呢!你要十块我也会给的”。

⑧小姑娘见我不要,又将那一元钱很郑重地放回去,仰起脸大声说:“谢谢叔叔!”一脸地感激。这一声“谢谢”谢得我心酸,这一声“叔叔”叫得我心虚。我向山下望去,山脚的房子只比火柴盒大些,人流也影影绰绰。我身边这个小人儿,定是天麻麻亮就起身,背着木笼,挎着红薯篮子,披着塑料布,冒着细雨,吃力地一步步登上湿漉漉的石阶,攀登到高处,为的就是每块红薯多卖一块钱。一块钱,在这小姑娘心中是如此重要。

⑨山顶毕竟游人少一些,也冷清一些。我和她攀谈起来:“你挣的钱干什么用?”

⑩“上学。”

⑪“你上几年级了?”

⑫“我没上学,钱攒够了再上学。”

⑬“你今年几岁?”我心里顿时发紧,猜想她的实际年龄。

⑭“十岁。”小姑娘说得很坦然。

⑮我指着遍地黄花:“小姑娘,你看,那么多游人都头戴花环,那么多阿婆编花环卖花环。你也可以采摘编了卖钱呀,花期这么短,可别错过呀。”

⑯“不。”小姑娘口里只吐出一个字,却很坚决,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显得心思重重。

⑰“为什么?”我有些不解。

⑱这时,她从竹篮里拿起一个花环,花朵已萎谢,叶子已萎蔫,显然是被人戴过遗弃的。她脸泛红,将花环举到我眼前,说道:“把鲜活的菜花折了,还能结籽吗?花越好看,就越该折吗?花不会喊疼,可是会流泪的。你们大人这是怎么了?”她用粗手背抹抹眼睛。

⑲是的。人们将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照相留念,随后弃之。我看到多少花环被投进垃圾箱,以为本是菜花应有的下场与归宿。只有我眼前这个卖红薯的小姑娘,能听到油菜花环在哭泣,她触摸到了油菜花的疼痛

⑳我定了定神,对小姑娘说:“你看,雨丝又飘起来了,你又穿得这么单薄,衣服也湿了。你还有多少块红薯,我全包了,你赶紧回家吧。”

㉑“不。”小姑娘又只说出一个字,仍很坚决,脸上的表情仍然严肃。

㉒“为什么?”我依然不解。

㉓“您是不饿了,可有人饿了咋办?我不能将红薯卖给一个不饿的人。我妈说过,饭给饥人。”

㉔“饭给饥人”这四个字,让我心头一震。

㉕这时,我的小外孙女糖糖跑过来,连连嚷着:“我饿了,我饿了。”

㉖炭火已灭,温热不再。红薯是有的,但是凉的。这时,小姑娘从怀中掏出一个塑料包,层层打开,是一块红薯。她双手捧起,说:“小妹,给!快吃吧!”

㉗这块红薯,带着小姑娘的体温与温情。下山的时候,糖糖频频回头,问:“小姐姐呢?”我指向那澄澈光亮的地方,那里有站在高处的小女孩!

写作展示(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