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3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商业繁荣,贸易发展,《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对于商业界财产保护的规定。为了援助商业、补偿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的条款。由此可知( )
A、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 《汉谟拉比法典》有效防止发生法律争端
C、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D、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研究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因此,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入。从材料可以看出 ( )
A、 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 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原因
C、 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
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美国就很少再参加诸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机构的授助计划,相反美国政府更青睐其能控制的双边计划。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杜鲁门主义发表成为冷战的开端
B、 二战后联合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C、 美国的对外援助由务虚走向务实
D、 美国经济外交服务于其全球战略
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
A、 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 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 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 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材料二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家们的斗争锋芒,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深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战胜愚昧和黑暗。在新陈代谢的时代潮流中,起了显著的思想解放作用。他们的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其课题大部分带有宗教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宗教信徒。

——摘编自王正平《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爱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