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提升练习

日期: 2025-03-30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背影》一文中所写的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爱子精神的写照。
B、 《昆明的雨》通过对昆明雨季中菌子、杨梅、缅桂花等的描写,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C、 《白杨礼赞》一文运用衬托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D、 《永久的生命》一文,作者用“永久”形容生命,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 喜极而悲。
B、 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儿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 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D、 重阳节那天,平时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使/参    奔/失    藤/火势
B、 狼/慰    焦/干    腺/为平地
C、 倒/红    悲/语    望/眼花
D、 年/布    交/防    驻/垂死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
B、 谁能否定努力钻研科学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C、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的成绩。
D、 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阅读与理解

阅读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 “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 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 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 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庙的树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③“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戴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④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的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⑤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桧和柏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树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⑥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八九百年,年岁甚至远远大于孟庙内的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

⑦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⑧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⑨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晚年,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⑪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