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

作者UID:11479800
日期: 2024-09-20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库中,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开发文创产品,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让舞蹈与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 

 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大大加快。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新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新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理出版日趋活跃,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呈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呢?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此外,还可以将古籍的图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文创产品,通过多种样式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摘编自王超《巧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现代文阅读Ⅱ 

 棣花 

 贾平凹 

 商州的人,或许是常出门的,或许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门前的大山,但是,棣花却是知道的。棣花之所以出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但举人的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至今各县一些老户人家,中堂之上都挂有他的作品。或立于莽林咆哮,或卧于石下眈眈。拳脚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身不高四尺,头小,手小,脚小,却应了“小五全”之相术,自幼习得少林武功。他的徒弟各县都有,便流传着他神乎其神的举动,说是他从不关门,从不被贼偷,冬夏以坐为睡。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但那些小商小贩知道棣花的,倒是棣花的集市。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中午太阳端的时辰,达到高潮,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西至商县的孝义、夜村、白杨店、沙河子,北上许家庄、油坊沟、苗沟,南到两岔河、谢沟、巫山眉,东到茶坊、两岭、双堡子,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 

 其实,棣花并不是个县城,也不是个区镇,仅仅是个十六个小队的大队而已。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村庄分散。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两边高、中间低,宛若一柄下弦月,而月内长满青松,尽一搂粗细,棵棵并排,距离相等,可以从树缝看出山峰低洼线和山那边的云天。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供全棣花人吃、喝、洗、刷。泉水流下,注入正街后上百亩的池塘之中。这就是有名的荷花塘了。 

 这里,一到腊月,廿三日是小年。晚上家家烙烧饼,那戏楼上便开戏了,看戏的涌满了场子,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人们就搭着梯子上去,将草埋住身子,一边取暖,一边看戏,常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满天星斗,遍地银霜,戏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散了。戏是老戏,演员却是本地人,每一个角色出来,下边就啾啾议论:这是谁家的儿子,好一表人才;这是谁家的媳妇,扮啥像啥;这是谁家的公公,儿子孙子都一大堆了,还抬脚动手地在台上蹦逖。有一个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可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这免不了叫台下人惊奇;但使人看不上的是他兼报节目,却总要学着普通话,因为说得十分生硬,人称“醋熘普通话”,他一报幕,下边就笑,有人在骂:“呀,又听洋腔了!”“醋熘熘,醋熘。”“真是难听死了!”“哼,红薯把他吃得变种了!”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这戏从廿三一直演到正月十六。 

 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了大肉水饺,各小队就忙着收拾扮社火了。十六个小队,每队扮二至三台,谁也不能重复谁,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严加守密。只是锣鼓家伙声一村敲起,村村应和,鼓是牛皮古鼓,大如蒲篮,铜锣如筛,重十八斤,需两人抬着来敲。出奇的是那社火号杆长三尺,不好吹响,一村最多仅一两人能吹。中午十二点一过,大塬上的钟楼上五十吨的铁铸大钟被三个人用榔头撞响,十六个小队就抬出社火在正街集中,然后由西到东,在大场上绕转三匝,然后再由东到西。上塬,到雷家塬,再到石板沟,后返回正街。那社火被人山人海拥着,排在一起,各显出千秋。十六个队年年出众的是西街村。东街村年年比不过西街村,这年腊月就重新打芯子,合计新花样,做出了一台“哪吒出世”,下边是三张偌大的荷叶,一枝莲茎,一指粗细,支楞楞,颤巍巍,长五尺有二,上是一朵白中泛红的盛妍荷花,花中坐一小孩,作哪吒模样。一抬出,人人喝彩,大叫:“今年要夺魁了!”抬到正街,西街的就迎面过来,一看人家,又逊眼了。过来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大圣高出桌面一丈,一脚凌空前跷,一脚后蹬,做腾云驾雾状,那金箍棒握在手中,棒头用尼龙绳空悬白骨精,那妖怪竟是不满一岁的婴儿所扮,抬起一走动,那婴儿就摇晃不已,人们全涌过去狂喊:“盖帽了!”每一次经过正街,沿街的单位就鞭炮齐鸣,若在某一家门前热闹,这叫“轰庄子”,最为吉庆,主人就少不了拿出一条好烟,再将一节二尺长的红绸子布缠在狮子头上,龙首上,或社火上的孩子身上,耍闹人就斜叼着纸烟,热闹得更起劲了。 

 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所以棣花的姑娘从不愿嫁到外地,外地的姑娘千方百计要嫁到棣花。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大都三世同堂;人称“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十六个小队,队队都有百岁老人。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 

 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祖道,晋太常。父纂,给事中。秉之少孤,弟妹七人,并皆幼稚,抚育娶,罄其心力。初为刘穆之丹阳前军府参军。高祖督徐州,转主簿,仍为世子中军参军。宋受禅, 随例为员外散骑侍郎,补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入为尚书都官郎,出为永世、乌程令,以善政著名东土。征建康令,为治严察,京邑肃然。殷景仁为领军,请为司马。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 常得无事。宋世唯顾觊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以在县有能,迁补新安太守。 

 元嘉十二年,转在临海,并以简约见称。所得禄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在郡作书案一枚,及去官,留以付库。 

 其后晋寿太守郭启玄亦有清节,卒官。元嘉二十八年,诏曰: “故绥远将军、晋寿太守郭启玄往衔命虏庭,秉意不屈,受任白水,尽勤懈,公奉私吃,纤毫弗纳,布衣蔬食,饬躬惟俭。故超授显邦,以甄廉绩。而介诚苦节,终始匪贰,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可赐其家谷五百斛。” 

 史臣曰:夫善政之于民,犹良工之于填也,用功寡而成器多。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劝赏威刑,事多专断。尺一诏书 , 希经邦邑,龚、黄之化 , 易以有成。降及晚代,情伪繁起,民减昔时,务多前世,立绩垂风,艰易百倍。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 , 将有未暇;淮阳卧治 , 如或可勉。未必今才古,盖化有淳薄也。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二·良吏》 

 注释:①填,黏土。②尺一诏书,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所以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③龚、黄之化,西汉著名循吏龚遂、黄霸两人都认为治国以德政教化为先,以刑罚制裁为辅。④武城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武城宰,以弦歌礼乐教化百姓。⑤淮阳卧治,汲黯治理淮阳郡,善于抓大事而不究小节,因其老病,汉武帝特许他躺在郡阁中治理。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