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雅安天立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零诊模拟考试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09-27
高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名僧惠洪在佛教历史、佛禅义旨、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影响深远。然而,其别集《石门文字禅》以前却没有本土校注本。此书三十卷,收录惠洪一生的单篇诗文,其内容和佛教历史相关并涉及北宋众多僧徒与文人士大夫,写作背景难定,难解之处颇多。之前只有日本僧人廓门贯彻曾对《石门文字禅》做注,但注释粗疏,谬误较多。中国学者周裕锴教授与宋代惠洪、日本廓门贯彻展开跨时空对话,积二十多年心力,完成《石门文字禅校注》一书。 

 黄永年先生曾说:“要给一部书作注,一定要对这部书真正下过功夫,对书的作者、对书的内容,以及对书的作用都得有深切的理解。”周裕锴在唐宋文学、禅文化、古代阐释学三大领域深耕多年。其著作《中国禅宗与诗歌》《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等对佛禅与文学等问题皆有深入研究和精辟见解。此外,他还承担了《苏轼全集校注》一书的部分工作——对苏轼文集进行校注。就为《石门文字禅》作注而言,周裕锴教授无疑是最佳人选。从周裕锴2001年主持《石门文字禅》读书会算起,至《石门文字禅校注》出版,中间相距20年,可见本书耗时之久。 

 《石门文字禅校注》对《石门文字禅》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校勘和注释。每篇诗文下包含校记、注释、集评三项内容,书末还附篇目索引,方便了读者阅读。本书既肯定了昔贤成果,亦订正旧说疏误,在校勘、注释、标点、编年和辑佚等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人的成就。以下试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校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底本,以奠定文本基础。《石门文字禅》一书版本较为复杂,传世的有万历径山寺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天宁本等。本书将明万历径山寺刻本作为底本,但由于该底本是抄本翻刻,存在不少文字上的错误。因此除了用对校法勘证异同外,周裕锴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例如,用本书前后互证的本校法,以他书校本书的他校法和以理分析、断其是非的理校法,而且往往诸法交互为用,形成逻辑闭环,得出最可信的结论。如卷一之中《谒蔡州颜鲁公祠堂》一诗有两句:“□□□锦光照眼,更觉霓裳韵和雅。”其中前三字原缺,天宁本作“蟠龙衣”,而《宋诗钞》作“吴绫蜀”。孰是孰非呢?周裕锴在考证唐宋诗词用例后,指出“吴绫蜀锦对举,乃诗词之套语”,谓“吴绫蜀锦”泛指华丽奢侈的丝织品。他又据《新唐书》等史料,注明“吴绫蜀锦光照眼”系指玄宗晚年生活华丽奢靡,从而判定《宋诗钞》之补字可从。书中多处阙字和讹误,经周裕锴如此交错校勘,细微辨析后得以补正。 

 本书注释工作包括系年系地、考索人名、引证典故、解释词义、疏通文意、阐明思想等。惠洪交游广泛,《石门文字禅》中许多篇题和正文涉及到众多同时期人物,这些人物往往是简称或代称,所指难明。周裕锴曾撰《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总结对僧人的称呼惯例,又在《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里考证出惠洪的诸多交游。这些成果被运用到本书,其中人物多已注出所指为谁。某些常用词,在惠洪作品里有特殊涵义,周裕锴亦——考证。如“拴索”一词,常用作拴缚拘羁之义,然卷三《游南岳福岩寺》一诗“他年遗迹旧岩下,拴索犹存众惊愕”,周裕锴认为此处“拴索”就不能解作拴缚拘羁之意,而应解作“骸骨”之意,其依据是黄庭坚《枯骨颂》:“皮肤落尽露拴索,一切虚诳法现前。”经过这样的注释,惠洪诗文的文意豁然开朗,惠洪丰富而立体的文学世界就被打开了。 

 本书虽然仍有阙文未补,一些作品系年和人物尚待确定,但体例严整,点校精审,注释明晰,善于不疑处见疑,揭示出古书撰述与校释的若干“新义例”,并提供了许多启人心智的新论题,确系一部严谨、准确、详明、完整的宋人文集点校注释本,对文学史、词汇史、佛教史、政治史、文化史研究皆极具价值。 

 (摘编自李贵《评<石门文字禅校注>——不诬古人,不误今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ChatGPT刷爆网络和朋友圈。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跟人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跟人互动,可以写论文、创作诗歌、制作商业方案,甚至能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ChatGPT,我们来看看它的回答。

问:你好,我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请问你对《中国教育报》有了解吗?

答:你好!很高兴与您交流,是的,我对《中国教育报》有了解。《中国教育报》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媒体,它一直致力于报道有关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最新信息和热点话题。

问:你知道你最近火了吗?

答: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知能力,也不能知道自己的知名度。我只是专注于根据我的训练数据回答问题。有什么问题可以帮助您?

问:有人说你的出现会取代许多职业,对此,你怎么看?

答: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确实对许多职业领域产生了影响,但我不认为它们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它仍然需要人类监督和干预。例如,我可以帮助人们生成文本,但人类仍然需要读取并编辑这些文本,确保它们是准确和合理的。

此外,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类的情感、判断和创造力,这些是人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问:你认为教师在将来会被取代吗?

答: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不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然而,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教师仍将是教育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他们的作用不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问:人类有哪些能力是你取代不了的?

答:人类具有的一些能力是目前我还无法完全取代的,这些包括:人类具有极高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用非常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创造力,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人类具有极强的社交能力,可以通过交往来构建起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进行认识。这些能力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目前还无法完全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问:如果教师向学生介绍你,你认为应该如何介绍呢?

答:如果教师想向学生介绍我,可以这样介绍:“大家好,这是一个由OpenAl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叫做ChatGPT。它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并且学习速度非常快。你可以试着问它一些问题,看看它的回答。它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工具,还可以帮助你提高英语能力。当然,它的回答不是100%正确的,你仍然需要自己思考和判断。”

(摘编自中国网教育2023-02-11《教师会被ChatGPT取代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油烙饼(有删改)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妈在很远的外地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好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可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呼喽呼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在呼喽呼喽。他想,奶奶可能呼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起来了,呼喽呼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有“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还是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浮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验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锅碗瓢盒都装在一个大网篮里。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萧胜的爸爸是学农业的,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妈是学画画的,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会。会开了三天,参加会议的人在食堂的包间里吃了三天大餐。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包间里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的奇妙香味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高粱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面饼。烙熟了的黄油烙饼发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样。妈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大哭起来,边哭边高叫了一声:“奶奶!”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教,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令诸司,若诏教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节选自《贞观政要》)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