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复习练习试题

作者UID:17483145
日期: 2024-11-14
月考试卷
语言知识运用(1-4每小题3分,5、6题各4分,共20分) 
古诗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 

 【材料三】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给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破冰迎春归 

 乔忠延 

 ①立春时节,黄河湾。 

 ②风在刮,冰在响。随着冰面的破裂,粗犷的吼声喷薄而出:春天醒来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声越来越高: 

 ④春天门开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这画面雄壮豪迈,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滚烫了脸膛也滚烫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袄,扎进破冰的人群中干他个满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河水暖草先绿。紧靠黄河的长旺村,乡亲们早早就看到了鲜嫩的绿草。别看这春色不多彩,不纷纭,没有花开时的五颜六色,仅仅只是一色翠绿,却让人爱得像是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刻也放不下。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的爱心,尽管长旺村的春色来得比别处早,可乡亲们总嫌迟,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将漫长冬天里被严寒覆盖的生机解放出来。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冻土如铁的大地松软了。不待百花竞艳,就可以赶着黄牛犁地播种了。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粮食,是棉花,是囤里粮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欢乐的笑颜。无数个冬夜里的美梦,早就与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这哪是做梦,分明是农家在早早谋划春天、构思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筹措,早动手,把一冬天积蓄在血脉里、骨骼中的劲头释放出来,才会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这是祖祖辈辈的信条。那不仅是书页里记载的文字,更是黄河湾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动场景。 

 ⑨破冰迎春归! 

 ⑩抡起钢钎破冰,挥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盖的冰打破,戳开一个大窟窿。看吧,冰下奔腾着滚滚激流,翻卷着腾腾热浪。那激流,那热浪,恰似春潮扑面而来。 

 ⑪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开的冰块,跑上岸去,边跑边喊:河冰破开了—— 

 ⑫有人紧跟着效仿,不过他那举止更威猛,甩掉棉袄,光着膀子,背起冰块,跑往村里,边跑边喊:春天来到了—— 

 ⑬光着脊梁的人们,背冰迅跑,竞相结队,呐喊声形成黄河岸边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荡了村庄,惊动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着光脊背冰的汉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们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几位年迈的长者,激动地竖着拇指连声夸道:背冰!亮膘! 

 ⑭背冰!亮膘! 

 ⑮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传,春潮岁岁涌,相沿成习,早已成为这里极具魅力的迎春风俗。 

 ⑯这风俗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在申报项目的这一年,那口口相传多少代的话语需要凝结在纸面。“背冰”好写,“亮膘”则有不同见解。有人写“亮膘”,有人写“亮彪”。不同写法的人,后来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壮肢体!亮彪,亮出彪悍胆魄!辟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⑰岁月更迭,日新月异。如今,这背冰更具时代风采。你看,他们来了—— 

 ⑱一个个光脊梁的黄河汉,黄愤巾,绿短裤,背着红绸带拴牢的雪白冰块,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当数背冰阵前的领头旗,莫说那旗有多长、有多宽,单说旗杆,那是一根撑顶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达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哪个扛得起这稀世罕见的旗帜?只见阵前旗一摆,霹雳轰鸣,震耳欲聋,声浪直冲云霄。哈呀,背冰汉手中的锣鼓敲响了,这排山倒海之势,飞扬出石破天惊的豪气! 

 ⑲破冰迎春归,人勤春来早,黄河湾早早翻滚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汹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名著阅读(共6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