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5年4月18日,美丽的万隆聚集了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举行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但由于亚非国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会议就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问题争论不休,在会议进行的第二天,有国家代表发言使会议开始了就共产主义问题的争论。于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发表了补充发言。他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将“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不同的见解”。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提出,驱散了笼罩在亚非会议上的阴霾,使会议能够按正常轨道进行下去。
——摘编自李玲《论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求同存异”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合作态度,“求同存异”是手段,和平共处是目的。“求同存异”使我们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一度掀起两次建交高潮,为中国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与“求同存异”思想一样,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有争取和平、维护和平、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解决港、澳问题,还涉及中国与英、葡等国家间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无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还会恶化国家关系,造成局势的紧张。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探索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朱运才《“求同存异”思想与“一国两制”构想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