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0-17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 (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 题。

“物勒工名”制度与传统工匠精神传承

庄华峰

①“物勒工名”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 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礼记 ·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 行其罪,以穷其情。”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它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保证。

②“物勒工名”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 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作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的情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些器物上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如《殷周金文集成》所录的“十一年蔺令 矛”上刻有“十一年,蔺令肖狈、下库工师臤石、冶人参所铸钴户者”的铭文,记录了令(主持者)、工 师(监造者)、冶人(制作者)的名字。 这种现象在变法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秦国也大量出现。

③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物勒工名”制度也随之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在实践中加强考核,在 法律上也得以强化,这在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具体的规定,如《工律》说“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 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髹书之”。这说明“物勒工名”制度在秦朝就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汉承秦制,“物勒工名”制度的实施日臻完备,其显著标志是,这一制度已深入到官营手工 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铜器、漆器、铁器、骨签等出土文物上均发现有铭文,而且铭刻内容较 为丰富,如 1956 年,在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出土的漆耳杯上题字云:“元始三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 髹丹画木黄耳棓,容一升十六籥;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丹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铭文介绍了产品制造的时间、地点、 参与制造和监督人员的名单。这说明,在汉代,“物勒工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⑤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 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 世袭匠籍。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如《新唐书 ·百官志》 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 工名。”这一材料说明唐代对属于“细镂之工”的金银工匠及金银器制造,从工匠技艺的培训,到产 品的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⑥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高峰,政府对手工业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的管理自然 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为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 南京明城墙 即为典型的代表。栉风沐雨六百余年,南京明城墙至今仍然雄伟坚固,其中原因很多,有一个细 节格外值得关注,每块城墙砖背后的勒名与当时严格的责任制是密不可分的。如在一块黄州府 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    67 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黄州府提调官同知曹振祖、司吏黄 玑,蕲州提调官判官马彝、司吏倪琦,蕲水县提调官主簿夏时中、司吏谢原,总甲李谷云、甲首叶 泰、小甲徐, 窑匠黄益,造砖人夫何兴。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这 种精确到人的责任制,有效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

⑦自古以来,我国先民就注重追求工匠精神,如《礼记》云“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考工记》指 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精益求精、敬业专一、诚实守信等内 容。“物勒工名”制度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节选自 2023 年 3 月 01 日《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各小题

不荒凉的人生即丰盈即滚烫即欢畅

王国平

       ①工作来到和田河采气作业区,蒲俊第一次见识了沙漠。“当时在车上看到沙漠,一大片、一 大片的沙子,看不到头,感到很新鲜、很神奇。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正好当天晚上还有月亮,就想起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蒲俊说。他后来想,自己当时有“看沙漠不 是沙漠”的感觉。

       ②时间不言语,事态开始起变化。沙漠慢慢露出真面目。

③这里不仅有极端的昼夜温差,更有频繁的风沙活动。风沙季出门走一圈,耳朵、头发里都 是沙子,洗个澡,冲下的都是“黄水”。盛夏时节,这里的地表温度可以高达七十多摄氏度,“出趟 门,感觉发了一次高烧”。

④窗户玻璃是双层的,泼点水,进不来。狂风刮起,沙粒兴奋异常,打了鸡血似的乱窜,一个 晚上,室内窗台上躺着两寸厚的沙。

⑤这里似乎是一个“气候干燥、生活枯燥、心情烦躁”的地方。蒲俊又不得不承认,沙漠毕竟 还是沙漠,“看沙漠就是沙漠”。

       ⑥时光往前走,人的认知又深了一层。身处荒漠,蒲俊发现,自己所在的和田河采气作业区就是一处“世外桃源”。“大环境”是无边的、冷酷的沙漠,“小环境”则自有风情。

       ⑦绿植在这里享有特权,点点绿散布在角角落落,灵动而温馨。

       ⑧大家共同饲养的一群猫“上天入地”,跟人打成一片,卖萌没个尽头,撒野不商量。

⑨野外作业,时不时遇到一些可爱的小石块。大家闲时捡回来,冲洗干净,摆在公寓的客房 里,供远道而来的客人赏玩。

       ⑩生活区里设有图书角,墙上张贴着新版眼保健操图示、视力检测表。

⑪这里一直在建设“家文化”,经常有文娱活动,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蒲俊就参与改编了央视 春晚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另取名曰《有话直说》,里边的白云改称翠花,蒲俊自己出演这个角色。 “改革春风吹进门,石油工人抖精神。各项业务齐飞腾,我部同事皆能人。”“昨日荒郊伴野外,只 见风雪又交加。无言无语炼油砂,涓涓不息建我家。”“风沙能够侵蚀大地,却侵蚀不了石油人的 心灵。在这里,没有抱怨、委屈,只有一张张意气风发的笑脸。和田河气田员工的业余生活非常 丰富,沙漠风筝赛、篮球赛、爬沙丘、茶话会、员工生日聚会等常常举行。”这些小品里的台词,都是 蒲俊真切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这里的每个人,没有闲着的,靠得住,顶得上,以“沙海里的居民”自 居,这就是说他们有扎根大漠的勇气和决心。

⑫闲暇之余,他命笔写下一段段文字,为这里的“师傅们”放歌:二十年间,他们与风为友,以 沙为伴,他们是我见过最勇敢、最坚强、最闪耀的人。他们是一道光,是灯光,是阳光,也是沙漠 美的风光。

       ⑬这样的一群人,是大写的人,春来夏往,秋收冬藏,大地丰盈,苍茫人间并不寂寞,始终有这群名叫和田河石油人的红衣卫士背对山河,燃万家灯火

⑭塔里木石油人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视为人生信念。人生不荒凉,人生当 几何?

⑮人生是丰盈,是滚烫,是欢畅。“师傅们”以热血生命,给蒲俊上了一堂堂深刻而亲切的人 生课。对于沙漠,他有了新的认知,“看沙漠不只是沙漠”。

⑯肩上的责任也更清晰了。他在一篇“小作文”里写道:“漠上的冷风拂过我的脸庞,微微的 冷意拉回了我的思绪,我望向远方,师傅们都走远了,我可得追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可不能认输 呀! ”气化南疆,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几代人毅然入场,师傅传帮带,徒弟跟着来,跑好接力赛。

       ⑰“师傅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奇迹,“师傅们”的故事口口相传。

⑱于洪海是位于轮台县西气东输第一站的油田高级技师,摸透了天然气的“脾气”,到现场听 一听天然气流动的声响,就大致清楚设备的运行情况。他说,这得益于“师傅们”总结出来的“看 听摸闻”四步法。看,通过对机器运行的表面现象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听,通过听声音辨别设备 是否正常;摸,用手触摸检查运行设备的缺陷和隐患;闻,通过设备异味判断隐患事故。还有“三 清四无五不漏”,具体来说,就是值班房清洁、设备流程清洁、工作现场清洁,无油污、无明火、无易 燃物和杂草、无散失器材,设备和流程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火、不漏电。“这些都是师傅 们总结出的经验,实打实的,科学,管用,是金刚钻。”于洪海说。

⑲为何塔里木石油人手中经常握有“金刚钻”?南疆利民油气运行中心和田管理站站长黄炯 喜欢用王阳明的一句话告诫自己,“人须在事上磨”。人在事上磨久了,也就成熟、通透了。

⑳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阿克采气作业区,有一个用铁架子焊接而成的简 易帐篷房,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红灯笼挂了两排,有场面,有气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李宏捷说, 平时有空,“师傅们”就在里边聚餐、聊天、打牌、唱歌……这里风大,刮起来毫不客气。“师傅们” 一合计,将计就计,将这个房子命名为“听风阁”,斗大的红字,个个精神抖擞。

       ㉑ 自从来到和田河采气作业区,蒲俊经常想起上学时语文老师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

       ㉒ 我们也可以说,胆敢征服“死亡之海”般荒漠的英雄,永远是生活的开拓者。

——选编自《一股“暖流”的奔跑》(《光明日报》2023 年 4 月 14 日) 

古诗文阅读(26 分)
语言文字运用(11 分)
名著阅读(5 分)
阅读《经典常谈》中节选的语段,完成 各 小题。

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 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 长安逃到灵武,作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 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 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 [8] 。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 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 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 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9],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

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一派 [ 10] 。五言律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来写艳情而用来写山水;杜甫却更用来表现广大的实在 的人生。 他的七言律诗,也是如此。他作律诗很用心在组织上。 他的五言律诗最多,差不多穷尽 了这体制的变化。他的绝句直述胸怀,嫌没有余味;但那些描写片段生活印象的,却也不缺少暗 示的力量。他也能欣赏自然,晚年所作,颇有清新的刻划的句子。他又是个有谐趣的人,他的诗 往往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那样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至于减损他和他的诗的身分。
注释:[8]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胡适《白话文学史》[10]《沧浪诗话》说诗“大概有二: 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优游不迫”就是“温柔敦厚”。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