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日期: 2025-04-20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这表明隋唐时期(   )
A、 中央控制能力不断加强
B、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 行政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D、 地方割据隐患基本消除
唐宋两代有时代、籍贯可考的诗人分别是1686人和5694人,其空间分布如图,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经济格局的变化
C、 思想控制的减弱
D、 世俗文化的繁荣
鸦片进口统计 

年份

全国平均年度进口货(箱)

上海平均年度进口量(箱)

1848-18504826719793
1854-18566873830054
1860-18626491641650
1866-18688111358750

由此可见(   )

A、 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B、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一部分
C、 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
D、 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
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出自罗马帝国时期。据此可知,当时罗马帝国(   )
A、 民主政治发达
B、 古典文化昌盛
C、 法律体系完备
D、 商品经济繁荣
15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在印度花2.5到3个威尼斯金币购得的胡椒,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可以卖到80个金币,而运到威尼斯则可卖到180-200金币。这种现象( )
A、 助推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扩展了商贸活动领域
D、 造成了欧洲航路中心转移
“它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项制度。”这种评价适用于(   )
A、 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
B、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 西方的社会福利政策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欧洲强调“欧洲中心论”,俄罗斯强调世界有俄罗斯一席之地。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阻力重重
B、 意识形态对立不断加剧
C、 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
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写的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翻译到世界各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人与海》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出版情况 

年份相关情况
20世纪50年代1955年苏联作协第一书记苏尔科夫访华时,与时任中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的茅盾就《老人与海》一书进行过谈话。据当时的翻译高莽回忆,与茅盾主张主动引入不同,“苏尔科夫认为海明威的作品带有悲观和宿命论的色彩,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读者有消极影响。他似乎是从苏美关系的角度对待美国文学的。”《老人与海》在50年代的翻译出版受到极大阻碍,印数也很少。
20世纪60年代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行内部参考资料,将海明威列为资产阶级作家,《老人与海》的翻译出版无人问津。
20世纪70年代1978年,曾一度停止出版的海观译本由商务印书馆重印,再次与读者见面,仅隔一年,海观的译本再次出版。
20世纪80年代1987年,在前后相隔仅6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老牌出版社率先引领潮流,翻译名家李锡胤、吴钧燮、董衡巽、吴劳的新译本接连问世。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截至201412月,包括重印、重译、改写、改译、编写等在内,《老人与海》至少有302个中文版本。这当中,以儿童文学或青少年读物的形式出版的中译本是175个。此外,该书还成为了中小学生的重要阅读书目。

——以上材料摘编自:高莽《画译中的纪念》,高存《<老人与海>在中国的译介》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