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提升卷】第三单元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日期: 2025-04-08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 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 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早春时节,玉兰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就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花朵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A、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 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C、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 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葡萄等植物时,往往都要用竹竿搭架供其“攀爬”,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 有利于施肥、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
B、 防止地面上的昆虫啃食植物体
C、 为了使田地更加整齐、美观
D、 可以帮助植物有效的利用光照
图是马铃薯植株示意图。它的食用部分是块茎,其中富含淀粉,这些淀粉主要由(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积累
B、 块茎利用无机物合成
C、 叶片制造后运输而来
D、 花瓣分解有机物而来
下面为某个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关于该公式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等)+氧气

A、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 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把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砂生槐属于种子植物
C、 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如下图所示,图一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二代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二叶片光合作用反应的场所主要存在于图一的结构2中
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二中[A]二氧化碳和[D]水
C、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二中[B]淀粉等有机物和[C]氧气
D、 图二中叶片内的[B]水主要通过图一中结构[5]的筛管运输
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大多散失出去了
B、 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 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向下运输
D、 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如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0—A 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 光照强度为 0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强度都为零
C、 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D、 在 A—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如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和该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过程需要完整的胚等内部条件
B、 图甲所示过程前期所需营养由子叶提供
C、 图乙ab段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有机物
D、 图乙 bc段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多

实验探究题

读图理解题

资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夏天,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中国各地遭受到了旷日持久的高温热浪。高温热浪作为一种极端灾害天气,常常被大家忽视。我国对高温热浪天气的定义是: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如果高温持续3天及以上则可以被称为“高温热浪”天气。热浪发生时间短,但其伴随的骤然高温和干旱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对骤然高温反应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极端高温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科学家Drake对桉树进行热浪模拟试验时,发现热浪阶段正午时分桉树净光合速率降低到接近于0(备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除此之外,高温热浪伴随的干旱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巨大影响。在干旱情况下,植物会逐渐关闭气孔以保持细胞内的水分,这也使得光合速率降低,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由于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具有差异,故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对高温的耐受阈值不同。研究表明,小麦的光合速率在叶片温度高于30℃时受到抑制,而当叶温增至42.5℃时,光合速率完全受到抑制。玉米光合作用的热敏感性研究表明,当叶温超过37.5℃时光合作用才会受到抑制,且在45℃的高温下,玉米仍能保持50%的最大光合速率。

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综合应用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