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开创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宋朝庆历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都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   )
A、 触动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 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
C、 推动变法进行的皇帝去世
D、 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图为《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部分)。清军平定准、回两部叛乱后,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师包括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画成底稿,然后送至法国雕刻制作铜版。这份史料(   )

A、 体现了西学东渐发展趋势
B、 彰显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特点
C、 深度还原了历史事实细节
D、 反映清朝维护边疆统一史实
下表整编自钱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据此可推知(   )

时间

总督(单位:个)

总数

满人

汉人

1748年

11

9

2

1779年

11

7

4

1864-1867年

8

2

6

1872-1875年

8

1

7

1876-1883年

8

0

8

A、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 洋务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C、 新阶级力量正在不断崛起
D、 中央与地方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李大钊撰文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   )
A、 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B、 国人广泛接受民主科学思想
C、 传统礼教受到猛烈批判
D、 “尊孔复古”的逆流被终止
1938年8月,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大批战略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赞叹道:“滇缅公路纯系手工开凿,沿途人民艰苦耐劳的精神是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滇缅公路(   )
A、 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奠定基础
B、 是国民政府为辅助远征军出国作战而建
C、 为中华民族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物资
D、 大量运用美国提供的先进工程建设技术
下表为1938—1945年间中国军队抗击的侵华日军比例

军队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八路军

41%

45%

55%

68%

60%

56%

59%

62%

新四军

18%

17%

3%

7%

3%

2%

4%

7%

政府军

41%

38%

42%

25%

37%

42%

36%

31%

据此可推断(   )

A、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C、 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D、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第31题17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5月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其他武装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批有志少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人物

简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钱学森

(1911—2009)

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赴美留学。就在这一年,他写下这样一段话:“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夫妇决意放弃在美优厚待遇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但是,美国当局将钱学森一家逮捕,后来,美国又对他们一家进行严密监视。1955年,中国用朝鲜战场上俘获的11名美国空军战俘换回钱学森一家。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奉献一生,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由选择一个视角,谈谈你对《少年中国说》观点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