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843812
日期: 2024-06-26
月考试卷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52分)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对于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党决定将210万野战军变成工作队。1949 年,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受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领导工人、动员组织青年、管理工业和商业、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此后,解放军所到之处,大量官兵被留在地方工作,大量干部人才前往东北、西南和西部地区支援党的解放与建设工作。

材料二:

 如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多项文件加快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新中国干部制度: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1949年)

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工作,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1952年)

条例包括总则、奖惩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奖惩程序以及附则共6章42条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 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

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正确利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