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借助新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11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陕西科研实力雄厚。众多优秀人才形成的创新力量,让陈列在广阔三秦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活”起来。陕西,正在借助科技赋能,为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创新空间。
借助“互联网+”,目前西安博物院10万余册(件)院藏古籍已经全部实现了著者、装帧、版权等内容的完整性著录。通过与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重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文献交流,古籍“活”了起来。
目前,文化数字化已在陕西的博物馆、图书馆、方志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公共文化”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摘编自《陕西扎实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9日)
【材料二】
近几年,陕西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宣传的精准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的“云传播”。2022年11月14日至18日,舞剧《青铜》巴黎线上展播专场通过网络与广大法国网友见面,惊艳的演出受到了法国网友的好评。这只是陕西文化走出国门,讲好陕西故事的一个缩影。宝鸡市艺术剧院创排的舞剧《青铜》,便是以青铜器为主线,以3000多年前商周朝代更替为大的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主人公卷耳与太凤,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辛勤的劳动,最终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帮助周人成功锻造出精美的青铜器,并赋予其道德、仁义、和平等意义。《青铜》线上展播通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受到了法国网友的好评。
近年来,陕西文化走出国门,折射出我省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文化供给水平的不断提升。舞剧《青铜》巴黎线上展播专场,是我省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境外线上社交媒体矩阵的一次尝试。2022年,在脸书、推特、抖音国际版等7个平台,省文化和旅游厅陆续开通“游陕西”多语种官方账号,“游陕西”多语种官方账号累计粉丝总量达120万,曝光超3.3亿次,互动超1800万次。
(摘编自《陕西文化“香飘”海外》,《陕西日报》,2022年12月20日)
【材料三】
数字化是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借助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从全国首个“八路军”虚拟数字人到深受观众喜爱的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从沉浸式数字博物馆到文物数字文创,智慧文物成为解锁陕西历史文化的密钥。
2023陕西“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博之夜活动在西安博物院举办。“哇,‘唐美丽’好可爱,‘秦威武’好帅气,感觉文物活了起来。这种文物宣传方式有新意又有趣,给陕西点赞!”现场发布的4位“文物智慧推荐官”——“周知礼”“秦威武”“汉英俊”“唐美丽”让市民游客惊叹不已。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与数字体验互动屏中的虚拟数字人合影留念。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是陕西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底蕴的灵魂。怎样让这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物“活”起来?陕西省文物局将文物资源融入数字载体,通过对人物服装、配饰、性格特点进行细致考究和反复推敲,打造出虚拟数字人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介质,立足陕西丰富的馆藏资源,探索悠久的历史故事,为观众提供讲解、导览和咨询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虚拟数字人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彰显了我省文博行业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视。
(摘编自《“智慧文物”解锁陕西历史文化的密钥》,《陕西日报》,2023年09月07日)
【材料四】
陕西省艺术节作为陕西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自1987年首届开始,相继涌现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精品力作。2023年8月10日,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倒计时活动启动仪式上,本届艺术节的吉祥物与公众见面。吉祥物造型生动简练,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显现活泼可爱、热情亲切、吉祥欢乐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主题,凸显了举办地铜川的城市文化地域特色。
吉祥物以聪明灵动、装束各异、色彩鲜明的4位萌娃为设计原型,分别取名“星星”“福福”“曈曈”“川川”,每个萌娃都代表着铜川文化元素,四个萌娃连在一起便是“幸福铜川”。“星星”头戴军帽、身着军装、飒爽英姿,代表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文化,彰显了从革命薪火到文化薪火的红色基因传承。“福福”头顶祥云、身着绿衣、童颜勃发,代表着药王故里、养生福地的康养文化,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建设幸福美丽铜川的美好期待。“曈曈”头戴矿工帽、身穿矿工服,代表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文化,他用如炬的目光见证着铜川煤城矿工时代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城市兴起。“川川”头冠倒装壶、身穿青色衣,代表1400年炉火不熄的耀瓷文化,绘就了悠悠千年的匠心技艺在历史长河中川流不息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