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2-22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滤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二:

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末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题。

文本一:

停战令后(节选)

魏巍

板门店,于昨天上午度过了它最繁华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来。昨天上午十时,这个仅有三座茅屋的小小的村庄,在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热闹的一场,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也来到这里,同美军上将克拉克一起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这是三年半来第一个安静的夜,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彭总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经响起了锣鼓声。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北京饭店的不眠之夜,从与毛主席的单独谈话到再跨征鞍,当时他觉得肩负的任务是何等沉重!可是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这使他感到欣慰。这次他到这里来,本来计划在签字之后要到第一线看望看望战士们,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

彭总一行,在先头师略事休息,随后就由师长洪川乘吉普车在前引路,继续向白岩山进发。中午过后,彭总望见前面一带山岭,就像白玉屏风一般,就知道白岩山已经到了。

彭总下车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杨树下站着两个军人,似已等候多时,就立刻不高兴地说:“不是叫你不要打电话吗?”

“我怕他们准备不及……”洪川红着脸说。

“有什么可准备的?”彭总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这一套旧东西干什么?”

“彭总,”洪川笑着辩解说,“这也不是对您,别的首长来了也是这样。”

“那也不对!”彭总严厉地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要搞这一套!”

洪川做了介绍。然后大家一起上车,向村里驶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来。

彭总的脾气和风格是全军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饭的问题使人为难。如果准备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骂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样,又使人过意不去。这次倒好,这里刚刚打过仗,许多老百姓还没有回来,东西很难买,只好打开几个从祖国运来的罐头,炒了一些鸡蛋粉,弄了一个炒辣椒下饭。这个小“宴会”就设在茅屋里,大家盘膝而坐。吃饭时,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总却特别满意,吃得满头大汗。自始至终,笑容满面,问这问那,没完没了。

“有个战斗英雄郭祥,不是这个部队的吗?”

“是,是我们的一营营长。”团政委周仆连忙答道,“最后这一仗他打得很好,负伤以后坐在担架上还指挥呢。”

“伤重不重?”

“一条腿断了。”

彭总停住筷子,关切地问:“还能治好吗?还能不能回到部队?”

“已经送后方了,还没有回信。”

彭总叹了口气,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们应当去看看他!”

“是的。”周仆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干部。二次战役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南北两面夹击,又是飞机,又是坦克,他的队伍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硬是一动不动,真有点英雄气概!”

彭总若有所感地说:“选干部就要选这样的人!对革命忠诚、老实、勇敢、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这种人一个可以顶一百个、一千个。”

饭后,大家劝彭总休息一下,彭总认为时间紧张,还是抓紧时间去看看战士。于是,去看了几个连队,最后来到三连时,已经快要夕阳衔山了。

当彭总一行来到山下,三连连长和指导员赶快下山来接。附近的十几个战士也围拢过来。彭总看见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心里着实高兴,就同他们道了辛苦,一个一个都亲切握手。

人群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眨巴着一双猫眼,望着彭总笑眯眯的,圆乎乎的脸上还露出两个酒窝。彭总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着问道:“你这个小鬼,叫什么名字?”

小鬼红了红脸,没有马上答出来。三连长代他答道:“他叫杨春。”

彭总又问:“小鬼,这次停战你觉得怎么样?高兴吗?”

“高兴。”杨春答道,“就是有点不够解气。”

“我们消灭了那么多敌人,怎么能说不解气呢?”

“没有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嘛!”

大伙笑起来。

杨春开始还有点胆怯,经过一阵谈话,好像已经同彭总很熟的样子,两个猫眼眨巴眨巴地望着彭总,认真地问道:“司令员,我提一个问题行吗?”

彭总笑着说:“好好,你提。”

杨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现在已经停战了,我们呼啦一走行吗?”

“你说呢?”

“我说不行。”

“为什么?”

杨春指了指四处荒芜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说:“你看,帝国主义糟蹋成这个样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们总得帮助他们搞搞建设再走。”

彭总不觉心中一热,没有想到这个看去还是个孩子的战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样。

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岗,彭总正要举步上山,三连长上前拦住说:“司令员,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还是不要去了。”

“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总瞪了他一眼,径自向山上走去。彭总一面走,一面察看着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别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职务和家乡住处。当他发现有几座坟前没有插木牌时,就停住脚步,对三连长说:“这里怎么没有插木牌呀?”

“有一些还没有查清楚。”三连长面有难色地说。

“不要怕麻烦!”彭总说,“可以找他们连队的人来亲自辨认。不是这些牺牲的同志,我们怎么来的胜利?”

彭总默默地脱下军帽肃立着,站了很久很久……热泪,从他露出白鬓发的面颊涔涔而下。

那边,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东方》第六部《凯歌》。《东方》是魏巍的小说代表作品,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文本二:

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的六小时

王一鸣

1952年7月14日上午9时许,朝鲜战场,距前沿阵地30多公里,设在坑道中的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司令部作战室,大家正迎接突然到来的彭德怀司令员一行4人。发现司令员就站在我身边注视着挂在壁上的作战地图,我赶紧扔掉手中的铅笔给司令员行军礼。好一会儿,只听彭司令员和蔼地说道:“你这个小同志敬礼的姿势不太标准呀,把手放下吧,以后再练习。”一下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就缓和了,我的脸也更红了。这时,叶师长、郑参谋长等师首长也都来了。我和值班参谋们很自然地都退到外间值班室去了。彭司令员听汇报和作指示总共只用了40多分钟。首长们走出值班室时,只听师首长们用乞求的口吻说:“司令员同志,请您别再往前走了,敌机频繁轰炸,太危险了,我们无法保卫首长的安全……”

彭司令员立即严肃地大声说:“你们前方的指战员们都没有感到危险、不安全,为什么轮到我就感到危险,不安全了呢?放心吧,能炸着我彭德怀的弹还没造出来呢。走,走,到前沿阵地去看看,去看看我们的英雄们。”师首长都知道彭司令员的脾气,只好服从命令。就这样,我便荣幸地成了彭司令员视察前沿阵地的向导。

四二三团指挥部也已经前移到主阵地后面的山脚下。我们在团部作短暂停留之后,就徒步爬山寻近道直插月牙山。一路上,彭司令员的兴致很高,不停地赞美朝鲜的自然景色,不时地催我快点爬。我当时刚满18岁,虽年轻力壮,仍累得大口喘气,可彭大将军健步攀登,如履平地。途中不时响起敌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但彭司令员好像根本没听见,谈笑风生。这位常胜大将军的英勇、从容的英雄气概给了我们每个同行人很大的感染。一路上,我频频回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望着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将军,这就是《保卫延安》一书中的将军呀!

午餐是下午一点多钟在月牙山阵地上同前方指战员一起在坑道中吃的。炊事班长老李送来了热腾腾的小米稀饭和东北大饼,还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员大口大口地吃着,不时夸奖老李的手艺高。我们都被彭司令员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这顿饭,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饱。

餐后的前沿阵地座谈会上,彭司令员与排长、班长、老兵、新兵亲切交谈,征求他们打好阵地阻击战的建议,同时还询问战士们现在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还问他们打完仗后回祖国想去干什么……会上战士们发言热烈、笑声不断。我心中默默地想着:同志们都传说彭司令员是位非常威严的将军,但我亲眼见到的大将军竟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多像一位慈父啊!

(节选自2021年1月16日《株洲日报》)

古代诗文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文本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注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注】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部分
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