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

作者UID:7862780
日期: 2024-11-09
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9 分)
阅读

【材料一】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 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 创造一个新 的艺术实体。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美学要求, 使译文 读者能够享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美学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 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就是由众多的艺术形象组成的形象体 系。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 翻译文学作品时, 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 以让读者感知 人物的性格。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 使人受到启迪, 获得美的享受, 不仅是它的人物形 象具体可感, 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它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和恨, 传达了 作者的作品态度。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 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 段, 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 的准确性, 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 例。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而且基本上是用有格律的韵文行所组成,叫做戏剧诗, 现今又叫诗剧。在翻译它们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节奏声调之美。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 格, 选词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原作者在英语原文中运用的语言形式, 是为了让他的读 者得到一种形式上的审美享受, 而我们的译作则应通过译者让中国读者也享受到同样或 相近的审美效果。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 语言转换的翻译, 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翻译实践中 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

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思维风格不同, 句子中心各异, 会影响译文 质量,破坏原文美感。英语习惯把要点在句首先说, 而汉语习惯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 心。又如思维侧重点不同, 造成表达形式各异, 进而影响译文的自然、流畅。英语重形 合, 汉语重意合, 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 那么我 们的译文会支离破碎,或会冗长板结。如果把“Mary didn ’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 就有悖于汉语表达法。

(摘编自云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审美》)

【材料二】

杜甫被国人尊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杜诗的翻译历来受到国内外翻译 家的重视,国内目前翻译杜诗最多的是许渊冲先生,而海外翻译最多的是宇文所安① ,他翻译了杜诗全集。

对二人的杜诗译介也呈现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 一种对宇文所安翻译杜诗全集的努 力表示赞赏, 认为其翻译能较大程度地接近杜诗的原旨; 另一种则称颂许渊冲先生翻译 的都是杜诗的经典, 译出了杜诗的神韵。宇文所安与许渊冲的杜诗翻译, 哪一个更优美 和准确,是否有高下之分?他们的杜诗译介是否存在误读?

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 都遵循各自的原则。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 原则。他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诗歌原意, 体现出音美和形美, 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  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 力求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他说:“多数情况下,我宁取表面笨拙的译文,以便 让英文读者能看出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这种相对直译的译文自然僵硬有余,文雅不

足。”实际上,直译和“三美”原则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所 融合,从而丰富译诗的形式。

许渊冲曾说: “如果把作者比作父亲的话,那译者就可以比作母亲,那译诗就是父  母结合的产儿。产儿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像父亲, 也不会一点不留下母亲的胎记。译诗不 可能百分百等于原诗,也不可能不留下作者再创造的痕迹。”与许渊冲不同,宇文所安 以内容优先,希望能呈现杜诗多样的风格:“作为译者,我确信这些作品的“中国性” 会得以显现:我的任务是发现这个谱系差异的语言风格”。

作为中国翻译家, 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 美的极致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 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 并没有 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 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 服务, 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 忠实于内容, 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 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

翻译并不是一项仅涉及语言能力再现的活动, 而是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语言转换实 践性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 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  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 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

【注】①宇文所安,原名 StephenOwen,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 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摘编自梅启波《杜诗英译的原则、策略与跨文化传播的话语权》)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各 题 。(27 分)
阅读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 曰吴君隐之, 出广州, 过贪泉饮之, 赋诗曰: “古人云此 水, 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其后, 隐之卒廉终其身, 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 ”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 ”,慕刺史也, 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 宪副之孙以时, 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 ”三字, 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其为矫心, 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 有可以植正

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   物所能易哉?    向使有泉焉, 曰饮之者死, 我乃奋其不畏之气, 冒而饮之, 死非我能夺也,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是矫也,    是无益而沽名也,    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 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 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    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 夫岂一勺 之水所能幻移哉?

好利与好名, 皆蛊于物者也, 有一焉, 则其守不固, 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 惟其知道, 明而自信, 也, 故饮之以示人, 使人知贪廉之 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 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 去天子最远。故吏其地者, 得以其贪。贪相承习为, 民无所 归咎, 而以泉当之, 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 而泉 亦得以雪其冤。夫民, 天民也; 泉, 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 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 伟哉! 以时尚气节, 敢直言, 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 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 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

诗歌鉴赏(8分)
默写(6 分)
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各 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 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 从一辆破烂不堪的 轿车下来, 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 耷拉着脑袋, 步态疲沓; 老妪则努力昂着 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 一幅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 鸥鸟盘旋, 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可她伫立海边, 与海水咫尺之 遥, 双手抱拳, 像个虔诚的教徒, 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 不时在她耳边低 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 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 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 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 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 舌头是味觉之灯, 而手, 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 另外的 灯, 将会变得异常明亮! 站在海边的老妪, 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 但依赖听觉, 她依然 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 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 掬一捧海滩 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亮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 在那个静谧的午后, 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 因为 她有一颗苍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 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 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 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 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 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 是 人, 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 是物, 又是人!在故事中, 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 突然就化 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 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的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 生死 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 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 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 但我更爱家人, 更爱 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 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 雪化了, 这样 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 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 采集 一切可食之物, 野菜野果, 木耳蘑菇, 甚至花朵。 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 在用脚翻阅 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 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  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 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 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 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 是这位伟大女性, 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 她是环境保护的先 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 吸引你走进, 不忍离去。雷切尔. 卡森曾说, 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 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 而且终其一 生都无法摧毁, 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 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 不 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 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 一直回荡在 我们耳畔, 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 看一眼头顶的月亮, 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 把一颗清 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宇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 我蓦然想起 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 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 给 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 把芬芳采集, 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 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 年第 19 期) 

语言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 杯上镌着“颁瓟斝”三个隶字, 后有 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妙玉便斟了一斝, 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 也有三个垂珠篆字, 镌着“点犀䀉”。 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 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 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 道:“俗说‘隨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 此说, 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出来, 笑 道:“就剩了这一个, 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 虽吃的了, 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 ____ ’。你吃这一海 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 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 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 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 我也不领你的情, 只谢他二人便 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写作(60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