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  )
A、 从“世袭制”到“禅让制”
B、 从内外服制到封邦建国
C、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左传》记载:(周)成王曾命齐侯“东至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埭,五侯九伯,实得征之。”这主要反映了(  )
A、 西周疆域的空前辽阔
B、 宗法制下的等级关系
C、 天子特许下的征伐权
D、 诸侯王的权利与义务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
A、 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 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C、 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 代表中央分別管理地方
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军民,总理戎政,戌守疆土,道、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这说明清代总督(  )
A、 对地方治理可以完全自主
B、 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吏
C、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 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 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 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B、 制定宪法大纲
C、 采用“三三制”原则
D、 开展整风运动
在1942年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选举中,武乡、榆社、襄垣三个县产生了598名村干部,其成员结构比例如图。由此可知,太行抗日根据地(  )

A、 地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
B、 凝聚了人民的抗战力量
C、 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 佃农缺乏抗战积极性
如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人)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材料二: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但在这场斗争中担任了绝大部分斗争任务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 
一一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为什么美国人要制定一部这样分工明确的宪法?就像它的怀疑者所疑虑的那样:以政府低效率为代价的制衡是否值得?对于这些质疑,宪法的制定者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托马斯•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嫉妒而不是信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权力的问题上别再考虑相信人,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达到不只是理论上的,更是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的目的。 
——摘编自张一风《从美国宪法看三权分立》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