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16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1所示为宋代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北宋时期( )

表1

出身

人数/人

文官

54

武将

18

太监

1

A、 宗法观念的彻底消亡
B、 官员选拔制度的成熟
C、 科举制弊端日益凸显
D、 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历史学家茅海建曾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与英法联军交战的京津大沽一带清军部队中,少见购买、使用洋枪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 清军已经开启了近代化转型
B、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迅速改革
C、 清政府仍未认识到军事落后
D、 中外贸易因战争而被迫中断
有学者在论及新文化运动家庭革命时认为,“家庭革命是破坏与建设兼具的,不过前者显著,后者隐晦而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家庭革命( )
A、 瓦解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B、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 举起了宣传科学的旗帜
D、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有位近代名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今天本地报上的消息很好,但自然不知道可确的。一、武昌已攻下;二、九江已取得;三、陈仪等通电主张和平;四、樊钟秀已取得开封,吴(佩孚)逃保定。但总而言之,即使要打折扣,情形很好总是真的。”该材料( )
A、 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情形
B、 描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
C、 分析了国共对峙时期工农军队反“围剿”的情形
D、 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情形
图1 所示为 1949 年 11 月 1日《人民日报》的报道(部分):保证京津等地粮食供应。这则报道反映出( )

A、 国家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市场物价
B、 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C、 中共运用行政手段保障平津战役
D、 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前,我国先后对 66 个亚非拉落后国家给予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如在 1973年,我国对外援助支出一度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 6.92%。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援助( )
A、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利益
B、 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外交封锁
C、 得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D、 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会。该次大会( )
A、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B、 提出“五位一体”发展的总布局
C、 阐明了中国梦的本质是民族复兴
D、 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心任务之一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上来观察五四运动,它的骨干力量是以《新青年》同仁和以北大为中心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既包括19世纪70—80年代后一代,拥有出国留日经历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包括了罗家伦和傅斯年这样的 19 世纪末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留日时期,日本学界正处于“主义”概念广泛应用的时代,这样的经历让陈独秀等人对“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心中,不管秉承什么“主义”,有“主义”比没有主义强,“主义”应该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尺度和标准,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摘编自邵明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考察——基于社会思潮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五四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力量,在“主义”和社会运动的催化下,中国青年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从社会改良转向谋求社会改造,乃至革命,他们成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先进青年结成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他们创办社团,制订组织章程,训练组织骨干,增进组织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先进青年教育服务群众,宣传鼓动群众,组织凝聚群众,找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群众基础。 先进青年在实践中发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都行不通,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自张治银等《酝酿和探索:五四运动与建党准备的历史考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明治维新后,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急需更多的原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急需不断扩大商品的销售市场。 而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农作物产量低。 这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大资产阶级强烈主张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 另外,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也与其国内统治危机的加深密不可分。 1889年日本农业大歉收,1890年又出现第一次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当时日本驻美大使说:“就必须把日本人民的视线从对国内局势不满转移开的观点来看,对中国一战也是值得的。”日本这种侵略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暗中支援。

—摘编自邱若宏《浅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 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战争,第二次是 1931 年发动侵犯中国的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 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 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