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日期: 2025-04-02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tún)       皱(zhě)       两(xī)          岛屿(yǔ)
B、 潮(xī)        难(jié)       射(yǎn)         骨(gé)
C、 追(sù)        遗(hái)       石(xǔn)         化(róng)
D、 蟾(yú)        带(xié)       膨(zhàng)       地(qiào)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泰安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B、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了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C、 阳光明媚,到松雅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坐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晒着太阳、玩着沙子,多么惬意啊。
D、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心情沉重。
(齐齐哈尔期中改编)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B、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证明星体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C、 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运用概念适当,说理充分。
D、 在《恐龙无处不有》中,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通俗易懂。
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B、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语言综合运用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2月9日)

写作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