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5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甲
B、 乙表示细胞内液
C、 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乙、丙中
D、 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不会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消化
C、 大脑、小脑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
D、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赛场上竞赛运动员听到拉拉队的“加油”声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 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
B、 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C、 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D、 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 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 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
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 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D、 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W区出现问题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精彩纷呈,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B、 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这个过程
C、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D、 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
B、 细胞X释放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C、 细胞Y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蛋白M
D、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水利尿指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迅速排出稀释尿的现象。向饮入大量清水后的正常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浴液,5分钟后可抑制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抑制效果完全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利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的
B、 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能力增强
C、 切除垂体后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D、 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B、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体液调节只有化学信号
C、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广泛的原因是激素没有特异性
D、 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则不需要
如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
B、 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C、 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D、 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
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
A、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B、 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 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
D、 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 ②与④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
C、 ②与⑤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D、 ③与⑥对照,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
B、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
C、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D、 植株生长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均有关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根冠中存在一种平衡细胞,该细胞内含有能感受重力刺激的淀粉体。当根横放时,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根向地生长的信号有重力、Ca2+和生长素等
B、 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会直接激活生长素泵
C、 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促进该侧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D、 若Ca2+的释放过程受阻,则根的向地生长更明显
如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后
C、 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D、 阻止蝗虫数量增长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后才进行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 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
B、 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麻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
C、 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
D、 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群落的物种组成
B、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分布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
D、 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4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