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3-2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1842年,停泊香港的船舶总吨位为136336吨,次年增至180572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造船技术发展
B、 《南京条约》签订
C、 英法联军侵华
D、 英国扩大战争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他所指的“西学”主要指( )
A、 西方政治制度
B、 西方民主思想
C、 西方科学技术
D、 分权制衡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的“行动”( )
A、 展现了英法的大国风度
B、 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打击了中国的农民运动
D、 属于与中国平等贸易往来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918年,汉语有了“她”字,“她”字诞生的背景是( )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戊戌变法的实施
C、 新文化运动发展
D、 农民运动的兴起
 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失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但从抗日局势来看,这场会战( )
A、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B、 是中国军民与日军的首次正面交锋
C、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对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日报》创刊后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木刻版画

创刊题词

张谔作刘春安刻《为巩固团结而努力》1939年

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周恩来

发动全民的力量,从铁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国。

——郭沫若(时任国民政府三厅厅长)

鼓动全面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孙蔚如(抗日名将)

材料二 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沦陷前夕来到报社,口授25日社论,题为《告别武汉父老》,郑重宣告:“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我们一定要回来的,武汉终究要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据杨琳《周恩来与〈新华日报〉》

材料三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读者来信

材料四 《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高度评价《新华日报》在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现,称赞其“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据蔡斐、汤程桑《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馆图书出版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