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月期末试题

日期: 2025-04-07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存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c和d
B、 d与b、c在成分及含量上最大的区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C、 d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五层生物膜
D、 体力劳动后手掌磨出的水疱中主要成分是b
 感染性肺水肿的病理过程中,会出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淋巴液循环障碍等症状。如图为肺组织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关于感染性肺水肿的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可与A进行物质交换
B、 血液流经肺组织,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高,CO2含量比静脉端低
C、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引起肺组织水肿
D、 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能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停止,无氧呼吸速率不断增大
B、 bc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的
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bc段下降是因为产生的乳酸与内环境中的Na2CO3发生化学反应被中和掉了
 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
B、 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
C、 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 图乙中随着O2浓度的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这个过程
B、 这些过程只涉及一系列的非反射活动
C、 在脊髓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D、 球员的肌肉在不受神经调控下起脚射门
 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C、 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 结构③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下图中A、B表示人体某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再停止运动的过程,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
B、 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C、 该图可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D、 该图可表示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再回到寒冷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
 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如图是1型、2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为葡萄糖载体,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等
B、 ②为胰岛素,与其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2型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葡萄糖载体受损,不能识别利用葡萄糖
D、 1型糖尿病病人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和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其除了线粒体和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细胞核,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B、 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C、 衰老的红细胞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 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只对人体的体液免疫造成影响
 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而肿瘤细胞会有如图所示变化(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根据题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B、 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阻断这一信号通路,可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
C、 如果过度阻断PD-1与PD-L1这一信号通路,则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D、 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发挥免疫效应
 如图是解释玉米根向重力生长原因的模型。平衡石是根冠细胞特有的结构。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如图1),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如图2)。根据该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IAA在根部只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
B、 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远地侧伸长快的原因是IAA浓度高于近地侧
C、 平衡石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 玉米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为了确定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下图四个点标注的浓度中的①和A两种浓度(A>①)的2,4-D,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明显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同学所选的A浓度可能是④
B、 2,4-D是一种植物细胞产生的有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采用沾蘸法或浸泡法
D、 2,4-D处理扦插枝条时,应处理枝条基部
 我国的许多诗词和农中含着生物学知识,都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晶。下列诗词或农谚所描述的现象最能体现植物激素生理作用原理的是( )
A、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C、 “南瓜不打尖,光长蔓来不结瓜”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编号

l

2

3

4

5

种群密度(株/m²)

8

6

10

7

9

A、 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m2较适当
B、 操场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 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 该方法不适用于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每个中方格内(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25中方格×16小方格)有24个酵母菌,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6×109
B、 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1滴台盼蓝染液染色,然后统计有色活菌
C、 滴加培养液后,用滤纸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边缘吸引进行引流
D、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有1个计数室,深度0.1mm

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共5题,共52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