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1

作者UID:7319097
日期: 2024-12-24
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生命,如果单就它的个体来看,即使是巨如恐龙,和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比起来,力量也微小得多。但是,如果把它们作为群体来看,其力量就强大多了。因为生命可以生生不息,越来越繁盛。一只雌白蚁每年能产卵100万个以上,而在生物中,白蚁还不是繁殖力最强的。一只蚜虫在五代之内能生出近 60亿个子孙,细菌的繁殖力更强,一个细菌有时一天一夜就能变成380多万亿个,在1克土壤中就有1000多万个。

在生物中,现今个体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的舌头就比两头牛还重。而细菌则小得肉眼看不见,但从某些方面来看,它比鲸的作用还大。除了细菌,地球上还有其他多种微小的生物,如藻类生物、原生生物等,惊人的繁殖力使它们的数量像天文数字那样庞大,有些藻类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一天之中能繁殖几万亿个。

地球上最基本、最丰富的食料,就是那些微小生物。如果没有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鲸和鱼类都将无法生存。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些微小生物是海洋中最多的生物,它们繁殖的数量超过了鱼类捕食的需要。

对于农业生产,微小生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细菌的作用,枯枝落叶被分解成为腐殖质,使肥料变成植物能吸收的养分。细菌还使空气中的氮在土壤中固定下来,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某些细菌还能帮助植物防治病虫害,或刺激植物生长。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帮助那些有益的微小生物繁殖,消灭那些有害的生物,农作物的收成就有可能更好。

微小生物还是许多矿藏的制造者。造成石油的主要原料不是别的,正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这些生物由于水温变化等原因,会突然大量死亡,尸体堆积在海底,最后成为石油。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细菌起了积极的作用。植物在变成煤的过程中,也得力于某些厌氧细菌的工作,它们将植物体内的氧气、氢气排除掉,使碳保留下来。某些“吃”铁的细菌,使本来存在于水中的含铁物质改变性质,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能量以求得生存,同时使这些含铁物质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很大的铁矿。这种“吃”铁细菌在今天的湖泊、溪流中有时也能见到,它们的集合体像赭黄色的棉花。锰矿的形成也有细菌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很大的磷矿,竟是许多微小生物的骨骼堆积、变化而成的;而那些构成大山的厚厚的石灰岩的建造者,竟是小小的珊瑚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群体的生命的巨大力量!

生命的力量虽然巨大,但有时也是盲目的,这些盲目的行为会毁灭生命自身。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出现后,开始注意到了有目的地引导生命活动为人类服务,但如不能从总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考虑人类的长远利益,结果还是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后果的。

(选自《时间的脚印》)

阅读《刀片电池》,回答 各 题

刀片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其实,电池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变化。第一代电池,有几种不同的形状,为的就是尽可能塞更多块电池。 电芯的容量从 100Ah 升级到135Ah。第二代电池,转为了扁平化、单层模组方向。 一套电池系统可以覆盖多个车型,做到和驱动系统一样的模块化,电芯容量依旧是135Ah。 而第三代电池系统,也就是刀片电池,其卖点是平整化和安全性。

什么叫“刀片电池”呢?顾名思义,这款电池外形十分扁长,犹如刀片,而且它的长度可以在0.6-2.1 米之间自由定制,所以被取名为“刀片电池”。

与第一、二代电池相比,刀片电池有什么优点呢?

首先是相对的安全。第一、二代电池,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类型,其中以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上运用最广泛,但其安全问题频发,动辄爆炸引起火灾。 迄今为止,针刺测试是动力电池最苛刻的测试,第一、二代电池无一通过此项测试;而刀片电池,在被刺穿后无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 度,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全的期待。

其次是极端承重。让46 吨满载的重型卡车碾压刀片电池包,刀片电池包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电池包装回原车依旧可以正常使用。 最后是“价廉”,2022年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逐步攀升,许多电动车生产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而刀片电池由于结构简化,再加上磷酸铁锂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将电池包综合成本降低20%—30%。

当然,刀片电池也不全是优点,比如刀片电池一大缺点就是不耐低温,据了解,它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度。第二,刀片电池电芯结构是直接承接力的,如果发生侧碰或者其他碰撞,单个破损后,串联的电芯很难维修。

(选自公众号“储能盒子”,有删改)

阅读《耐寒植物如何过冬》回答各 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 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 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 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阅读《中国石拱桥》节选,回答下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建造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A“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B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信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任务——即“Dull”(枯燥的)、“Dirt”(脏的)“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C军事上,无人机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信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D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现代文阅读

苏州园林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作者:叶圣陶,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班级举办“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小珠收集了以下主题资料。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但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节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来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据统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节约12.8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万吨。

同时,北京冬奥会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实现减排约 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给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碳中和。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7000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座,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国。各地产业布局加速,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40多个地市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已建成(或规划)30余个氢能产业园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产业初具规模,汇集多家氢能企业及研发机构,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的制氢方式基本上是化石能源制氢,其中煤制氢占比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但据有关机构研究,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到 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70%,而2020年年底仅为16.4%。这就意味着未来要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目前,由于碳捕捉封存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高,化石能源制氢方式难以为继,氢能产业发展需坚持“绿氢”方向,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当前,氢能产业被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新动能来培育,纷纷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缺乏对本地发展氢能产业比较优势的客观分析,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根据《 2020年氢能应用发展白皮书》,我国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数已达2196家,近5年氢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增长457%,其中有137家上市公司涉入氢能。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相关规划曾提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汇总到2020年高达9万辆,但2016-2020年,我国年平均产销仅1500台左右,受疫情影响,2020年产销量同比下降一半以上,整个产业比较脆弱,走向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需警惕隐性产能过剩的风险。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1年第6期)

现代文阅读

举头望明月,你会想起哪位古人?

刘宇轩

①举头望明月,我们常常想起“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举杯邀明月”的李白、“起舞弄清影”的苏轼……今天,我们来了解几位不一样的古人,他们与月亮都有着相当“硬核”的关联。

②段成式是唐代著名小说家,他在其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一则“玉斧修月”的传奇故事。唐朝太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时在丛林中迷路了。二人徘徊找路的过程中听见树丛中有呼噜声。他们拨开枝条窥视,只见一个白衣人枕着一个包袱在呼呼大睡。唤醒白衣人后,二人问他的来历。白衣人回答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白衣人说完打开包袱,里面果然有斧子和凿子等工具,还有玉屑做成的饭食,分给两人食用,说可以保他二人一生无疾。最后,白衣人为两人指了一条回家的路,就消失不见了。

③在这则迷途遇仙的故事里,白衣人的叙述最引人注意的有三点。其一,他将月亮比作“丸”,而不是“盘”或者“镜”,符合月球立体形象的认知。其二,他指出月亮上的影子是太阳照耀月上高起的凸处形成的,意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须知,直到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造出历史上的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人类才观测到月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其暗处是月海,而明亮处则是高地。其三,是“七宝”合成月球的说法。科学研究表明,月壤确实是由七种化合物组成。

④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与唐代志怪小说的契合,是不是足够引人浮想联翩?白衣人究竟是穿越旅行者还是外星人,足够科幻迷们天马行空地幻想许久。但是,这真的是个美丽的误会。古文中的“七宝”是一种泛称,指代的是许多宝物,与月壤中的七种化合物相对应纯属偶然。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现象与天体运行的关系,是古人很早就关注到的一个问题。主流观点分为两派:元气自然论潮论和天地构造论潮论。

⑥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涛之起也,随月盛衰。”首次指出了潮汐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并主张元气自然论。唐朝窦叔蒙继承发扬论王充的潮月同步原理,直接用天文历算方法计算潮时,并绘制了《窦叔蒙涛时图》。

⑦晋代葛洪对潮汐提出了天地构造论。唐人卢肇作《海潮赋》,提出“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引进太阳的起潮作用。后人皆认为卢肇的论断为“极天人之论”,而不敢有所非议。五代邱光庭作《海潮论》,仍作“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的论述。应当说葛洪、卢肇、邱光庭等人用天地结构关系来探索潮汐成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他们抛弃了月球的引潮作用是很大错误。

⑧直到北宋政治家、著名谏臣余靖大胆提出质疑。他的结论建立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他在通州海门和广州武山,观测海水进退与月球运动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潮汐的涨退并不是因为海水有所增减,而是因为月亮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水的流向。此外,余靖还指出了不同地理位置潮汐形成状况的不同及其表现出的规律。

⑨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潮汐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

⑩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贯穿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研究。近年来,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巨大成功,让大家近距离深入地认知了这颗美丽的星球。让我们期待后续的探月任务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继续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止。

阅读理解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 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 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 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 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 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②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③“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④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口“ a  ”的“大锅”。

⑤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⑥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天眼”的“视网膜”,就是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

⑦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30吨。所谓“馈源”,就是“__b__ ”所有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方。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4450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否则?就是睁眼瞎喽。

⑧想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照片里围在“锅边”的6座巨大的高塔了吗?他们是“馈源支撑塔”,高的有168米,最矮的也有128米。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收放这6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

⑨“收放自如”的馈源舱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有多精确?30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

       ⑩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FAST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3﹣5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关于宇宙的新知。

       ⑪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距离FAST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 ——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的影响,但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5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

       ⑫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 c ”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

       ⑬对于FAST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 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被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热”到“湖广热”,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而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说明文阅读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