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教共体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题

作者UID:7862780
日期: 2024-11-15
开学考试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韭菜

李  方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固原是没有郊区的。换句话说,我是否认固原为一座城市的。事实上,历朝 历代,朝廷一直是将固原作为必争之地、军事重镇来对待的,因而深沟高垒,青砖筑墙。东南西北共十二道城门,城楼巍峨,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城壕之外,是为乡 村。现在,当然称为郊区更为确切一些。但城壕填平,市区不断扩展,已没有明显的城乡界限了。

②老赵是东岳山脚底下东红村的人,却在固原城内上学,也曾工作过不长不短的时间, 一直在城乡 之间往来奔波,很难说他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③老赵在武庙小学读书时,外城、内城都还保存着,连城门楼子都在。

④东岳山距固原城一千米左右。已参加工作的老赵,每日涉清水河,入城东安边、保宁二道城门来 单位上班。夕阳西下,暮霭缭绕之时,他再穿城东二门出城,过清水河,便是一派田园风光。

⑤老赵喜欢清水河曲里拐弯儿的河滩上的那些柳树,也喜欢河岸两边的畦畦菜地、块块麦田。 来来 去去,事不紧急时,老赵还要揉揉麦穗,数数麦粒,估摸一下单产,或者一只手抚摸着柳树苍老粗糙的 黑皮,一只手夹着香烟,一棵一棵地摸过去,直到吸完一支烟,在柳树底下站一站,赞叹一声,才走。

⑥早晨,霞光万丈,鸡鸣狗吠,老赵站在城门外,看血一样的霞光铺洒在城墙上,有一种意气勃发之感,很浓烈。到单位闲着无事,与同事下棋。同事悔棋一步,导致老赵惨败。老赵用棋盘、棋子给同事 头上“筑”起了几个大包后,径直出城,回到东岳山下,再没有去过单位,从此丢了工作。

⑦东岳山上有庙,晨钟暮鼓,老赵听得一清二楚。

⑧老赵回到生产队后,队长让他看守葵花,公社社长掰了一个葵花头边走边吃,老赵跟在屁股后头 给社长讲道理。讲到半路,社长看他认了真,也就动了气,甩给他五毛钱算是补给生产队的损失。五毛 钱,不算少,可以买十个鸡蛋。老赵拿去给生产队的会计,让他记载到副业收入里。

⑨回到家里,老赵更生气。老婆竟然借了生产队的驴拉石磨磨麦子。“这驴犁了一早上的地,你还不 让它缓一缓,你还是不是个人? ”老赵说。说完便解了驴拥脖,将驴牵到饲养圈里还给了饲养员,返回 来抱着磨棍自己推。毕竟守了一早上葵花,什么也没吃,又跟着社长走了那么远的路,老赵感到头晕恶 心。他嘀咕:“我说为啥让驴推磨要戴“驴蒙眼”呢,原来是怕驴围着磨转头晕恶心呢! ”便扯过“驴蒙 眼”给自己蒙上,接着推。

⑩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城东清水河两岸的东红村,已经成为城郊蔬菜基地了。清水河里早已没了 清水,只有铁合金厂、淀粉厂、皮毛加工厂等各种厂里的废水和城市下水管道里涌出来的脏水了。水呈 红褐色,泛泡沫,散恶臭。河滩上的柳树或枯死,或被明砍、盗伐。除北海子那段尚存一片外,其余皆 无,唯露一河滩鸡蛋大的石头被太阳暴晒。

⑪ 但那仍是土地啊!分土地,一家一户都有几分河滩地。

⑫ 老赵将自家可以种菜的土地与各家各户的河滩地兑换了。一句话,凡属于东红村的河滩地,全归在了老赵的名下。

⑬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⑭ 老赵每年春秋两季就带着老婆植树,后来河滩里的柳树已经初具规模,可以称之为林了。

⑮ 两儿一女三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在固原城里住着,但老赵就是不去,也不让老婆去。老赵临死前一年,在自己栽植的柳树林对面的河岸边为自己掘了一方墓穴,在穴顶上种了半分地的韭菜。老赵 对老伴儿说:“韭菜这个东西好,割了又长,一茬一茬不落空。我死后,没人割了,它长老了自然会开花——这不就相当于年年有人给我在坟上戴孝吗?好得很。我死后跟娃娃们说,不许哭,不发丧,不祭奠,把我放进墓穴里去,用砖封口,用水泥抹平就行了。”

⑯ 老赵死后,老婆和孩子们照办。然后,老婆子继续植树,孩子们照常上班,东红村里的人很久以 后才知道老赵已经入土为安了。大家都跑去看那片韭菜,真的长出来了,花全开了,白灿灿一片,像是跪倒在地的一大片戴着白孝帽的人。

(有删改)

再读一篇,完成问 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 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 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 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 “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 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 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 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 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 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 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 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 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 ____,____ ”来自 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 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瓢屡空,却诗酒做伴,怡然 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 12 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 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 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 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 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选自光明网 2021.12,有删改)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