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B、 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 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 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从下图所示文物的饰纹上可以得知( )

A、 先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 政治形态已发生变化
C、 我国绘画艺术处领先地位
D、 青铜的冶炼技术发展
传说中的黄帝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临夏市东乡县林家村北的林家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最早的铜刀。由此可知( )
A、 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B、 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
C、 传说没有来源不可信
D、 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发展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据统计,历年出土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
A、 统治阶级残暴、殉葬盛行
B、 青铜工艺简单、功能单一
C、 青铜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D、 饮酒之风盛行、分布广泛
西周将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的子弟、亲戚及功臣,组成一种新的由多个不同族氏居民混居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一举措在客观上( ) 
A、 加速西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B、 弱化了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
C、 为华夏民族形成提供了条件
D、 促进了氏族部落的快速壮大
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打制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 生产工具的变革
B、 社会制度的变化
C、 冶炼技术的进步
D、 科技水平的提高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 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 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 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明日。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下列属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 主张仁政,反对战争
B、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C、 开办私学,有教无类
D、 整理典籍,编写《论语》
“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 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 自称始皇、巩固统一
C、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 北击匈奴、统一岭南
下图的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 魏 西晋 前秦
B、 魏 西晋 张楚
C、 魏 西晋 陈
D、 魏 南晋 陈

综合题(本大题共三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生活资料,这种攫取性经济……已很难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最终发明了农业。农业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学会了石器的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陶器的制作和牲畜的饲养,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生活条件。在黄河、长江流域等适合农业的地区,母系氏族公社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

汉景帝命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

耧车车是西汉时发明的播种工具。一般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据东汉崔惠《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楼脚组成,即三脚耧车。

曹魏时,经过发明家马钧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翻车可用手摇、脚踏、风转或畜转驱动。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低着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输水,功效大大提高。

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请参与体验。

方法一【归纳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笔记一

时期:夏商周时期

时代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内容:

1.夏商周的更替

2.青锏器与甲骨文

3.商鞅变法

4.百家争鸣

笔记二

时期: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

时代特征: 

内容: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学习内容

诸侯争霸、秦朝的建立、官渡之战、国人暴动、黄巾起义、光武中兴、江南地区的开发、道教产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方法二【辨析史料——强化历史解释】

时间

对商鞅变法评价

参考文献

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译:富有的人拥有宽阔的土地,贫穷的人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汉书·食货志上》

1912年

毛泽东:“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译:把因懈怠懒惰而致贫的人收为奴仆)。”

《毛泽东早期文稿》

方法三【研学参观——提高历史认识】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

②韩城司马迁祠

③张骞纪念馆

示例:④霍去病墓

【示例】主题: 边疆管理

材料:④ 霍去病墓

理由: 研学参观霍去病墓,有助于我们了解霍去病多次北击匈奴,功勋卓著的史实,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使西汉政府加强了对边疆管理,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