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湖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比目鱼又叫鲽鱼,平时生活在海底,它经常把身体的一半以上埋进沙子里,露出眼睛观察周围,当猎物出现时就猛然跃出来,向猎物扑去。为了适应这种偷袭的捕食方法以及防御敌人的攻击,比目鱼还要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身体颜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比目鱼采用了改变身体颜色的策略
B、 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C、 经研究发现全球海域的比目鱼已经是不同物种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
D、 由于地质巨变,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马里亚纳海沟的比目鱼大量减少,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2017年,科学家用“人造子宫”来抚育早产的羊羔获得成功。“人造子宫”的实质是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胶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塑胶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
B、 该塑胶袋内,除水和电解质外,应该还包括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C、 该塑胶袋内的电解质溶液必需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 为维持“人造子宫”内溶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需要定期注入高浓度NaCl溶液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机体尿量减少
B、 高原训练使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C、 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出现中暑症状
D、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科学家将蛙心Ⅰ和蛙心Ⅱ分别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蛙心Ⅰ有神经支配,蛙心Ⅱ无神经支配。电刺激蛙心Ⅰ的神经,蛙心Ⅰ跳动减慢;从蛙心Ⅰ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Ⅱ的营养液中,蛙心Ⅱ跳动也会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刺激蛙心Ⅰ的神经,可能是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
B、 该实验可为“神经元与心肌细胞间传递化学信号”假说提供证据
C、 营养液可使蛙心细胞所处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持蛙心的生理活性
D、 刺激蛙心Ⅰ的神经引发其跳动减慢,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研究发现,某动物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 反射建立过程中,气味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
C、 某动物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
D、 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下图为人冬泳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体现了③分泌的分级调节特点
B、 图中④为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中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
C、 人冬泳时可通过上述相关生理变化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人冬泳时会出现血糖浓度上升,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IgM和IgG是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的两种抗体,两种抗体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潜伏期内能通过抗体诊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B、 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染病的原因并非仅与体内含有抗体有关
C、 产生IgM抗体和IgG抗体的一般为同种浆细胞
D、 IgM抗体和IgG抗体产生的时期和含量不同与病原体入侵时间有关
进入2022年,全球多地新冠疫情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汹涌重燃。被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能够减少重症风险,在国内外都是防疫的重要手段。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为了能够达到更优的保护效果,新冠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也在不断迭代。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4类疫苗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如果受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
D、 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传染病人群中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
根据开花与光周期的关联,可以将植物分为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如图是研究某短日植物的开花与光周期关系的实验及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断的夜间的长度,而不是日照的长度
B、 在短日植物临近开花季节,夜间照明会使开花时间推迟
C、 若将实验植物换成长日植物,则在暗期内不断闪光,长日植物会推迟开花
D、 将菊花(短日植物)每天遮光数小时,可以使其在夏天开花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把少量纯种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不同时段的种群密度,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轴,以培养时间作横轴,得到如图所示生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会缩短阶段Ⅰ的培养时间,使K值增大
B、 阶段Ⅱ中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不受种内竞争的影响,呈“J”形增长
C、 阶段Ⅳ活菌数量下降,与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消耗密切相关
D、 若以一定的流速连续注入新鲜培养基,流出原培养基,则阶段Ⅲ对应的种群密度将持续增加
某河流由于泥沙堆积,河道中间河床慢慢露出水面,形成了一座小岛。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岛上出现了各种植被、灌木和一些小动物。后来为了发展旅游,大力植树造林,现如今已发展成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森林群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小岛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该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逐渐复杂
C、 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加
D、 人类活动加快了该小岛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寄生的关系
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尿量减少
B、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 饮水过多,血浆渗透压降低,ADH释放量减少
D、 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质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耗尽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
B、 “抢占生态位”可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等形式发生
C、 在小鼠肠道中,较早到达的拟杆菌渗透并占满结肠深部隐窝,迫使后续到达的细菌只能占据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的位置,这属于抑制生态位
D、 在植物叶际,微生物聚集物产生了减少脱水压力的细胞外多糖,因此到达的菌株在多细胞微生物聚集物中有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

多选题

读图填空题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限制田鼠种群数量上升的因素可能是食物的来源
B、 b点后田鼠种群数量增加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使得猛禽不易发现田鼠
C、 d点以后猛禽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
D、 由图可知,设桩距离的减少不利于猛禽种群的增长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