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10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影响35岁以下年轻人的遗传性疾病,一旦发病会心跳骤停,猝死率很高,近年研究发现此病与CDH2基因突变有关。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上的任何碱基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C、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D、 基因可突变出多个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NA分子的复制具有精确性,但也能发生随机性的低频率改变,经漫长的进化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可统计的改变频率。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对比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碱基对差异来确定两者之间的世代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DNA分子钟。人类DNA的这一改变速率为每代70个碱基对变化。在研究人类世代关系时,对Y染色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分析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只能传给儿子,但也能与X染色体发生互换
B、 线粒体DNA来自母亲,只能传给她女儿,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C、 若两个样本的碱基排列差异是350对,则意味着两者之间相差5代
D、 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来看,用DNA分子钟发现的基因突变往往是中性的
图1、图2表示两种染色体变异类型。图2中的染色体桥是由断裂的两条染色体中含着丝粒的部分拼接而成,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桥会在两个着丝粒间发生随机的断裂,甲部分会丢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不会改变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总数
B、 图2中的染色体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C、 图1、图2两种染色体变异均不会改变染色体的数目
D、 图2中变异的程度更大,对生物的影响比图1中的变异更大
比目鱼又叫鲽鱼,平时生活在海底,它经常把身体的一半以上埋进沙子里,露出眼睛观察周围,当猎物出现时就猛然跃出来,向猎物扑去。为了适应这种偷袭的捕食方法以及防御敌人的攻击,比目鱼还要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身体颜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比目鱼采用了改变身体颜色的策略
B、 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C、 经研究发现全球海域的比目鱼已经是不同物种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
D、 由于地质巨变,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马里亚纳海沟的比目鱼大量减少,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3中的a在淋巴管中流动,并最终汇入血浆
B、 图1的乙相对于甲和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图2中的B主要由A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隙形成
D、 手上容易磨出水疱,疱内的液体是甲、A或a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
B、 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
 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抑制脂肪合成从而减少脂肪积累。当健康者外周脂肪增多时,瘦素分泌增多并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图A所示途径参与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兴奋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也具有与瘦素处理类似的作用,因此研究者以小鼠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如图B所示),并提出以下假设:瘦素通过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脂肪分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肥胖者体内瘦素浓度高于正常人,但体重却没有降低,推测可能是其下丘脑神经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
B、 为验证上述假设,在Ⅰ~Ⅳ注射的物质(或药物)可以分别是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瘦素
C、 激素X是肾上腺素,其促进了脂肪细胞内的过程①,同时与激素Y在这个过程中的关系为协同作用
D、 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又影响瘦素的分泌,体现了神经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下图为足部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没有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参与形成反射弧
B、 神经--肌肉接头属于突触,由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肌肉细胞
C、 肌肉受到刺激时兴奋沿c→b→d信号传送可引起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
D、 大脑产生相应的感觉后能通过L一定程度的控制肌肉的活动
 下图为狗的心脏某局部组织和细胞示意图。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后心率为70次/分。据图分析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B、 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
C、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可降低心率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也称内脏调节神经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Z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促进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B、 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
C、 因受体4被抗体结合而引起的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 X、Y和Z信息分子与四种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某人因食用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

腋下体温(℃)

38.9

36.0~37.4

白细胞计数(L-1

13.5×109

(4~10)×109

血钠浓度(mmol.L-1

180

140~160

A、 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腹泻导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失水多于失钠
C、 发烧和白细胞数目增多的异常表现,是机体不能免疫自稳的表现
D、 痢疾杆菌属于细菌,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繁殖
 下图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则E为神经递质
B、 若该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E是抗利尿激素,则F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
C、 若Ⅰ、Ⅱ分别是垂体和甲状腺,则Ⅱ分泌的激素增加后会促进Ⅰ的激素分泌
D、 若Ⅰ是胰岛B细胞,E为胰岛素,则E可以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CD4+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
B、 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
C、 巨噬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分子完全相同
D、 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
 如图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被体内的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识别
B、 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 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 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如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但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B、 抗体3(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C、 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图中疾病都是自身免疫病
D、 Y1、Y2、Y3的加工场所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拟南芥幼苗破土前顶端会形成顶勾,出土后顶勾会打开。研究发现,顶勾内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外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破土前顶勾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
B、 顶勾的形成可减轻子叶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C、 顶勾现象和根的向地性均可说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D、 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顶勾
 植物能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以保证冬天休眠,夏天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感知光信号依赖的光敏色素结构上类似于光合色素
B、 光敏色素主要接受红光和蓝紫光的信号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 植物通过响应环境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激素的合成和分布
D、 10℃有利于过程②④,30℃有利于过程⑤⑥
 图甲对玉米胚芽鞘进行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乙所示;图丙是丁香枝条示意图,图丁是水平放置豌豆幼苗示意图,以下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感知光信号的部位是b侧面
B、 由图乙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加快
C、 图丙中e处的生长素能扩散到f处,抑制侧芽的生长
D、 图丁植物根、茎对重力感受都是通过体内一类平衡石细胞来实现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