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日期: 2025-04-01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其中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图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共有4条食物链
B、 a的成分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C、 如果大量捕捞b,短期内d的数量最先增加
D、 若水体受重金属铬污染,则体内积累最多的是c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B、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既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也可能会产生酸雨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局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明显
D、 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往复循环利用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  )
A、 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 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 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 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 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 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 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海平面的上升
B、 与开车相比,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生态足迹,降低环境承受的压力
C、 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
D、 生态足迹减少,代表人类对生态资源使用达到了一种可持续的状态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①、②、③、④、⑤、⑥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⑤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①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 ③/②×100%的数值可表示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 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的
 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5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种。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鼎湖山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郁闭度
B、 山中可用于食用、药用的生物繁多,所以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 为了更好的保护鼎湖山的珍稀物种,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这属于就地保护
D、 研究山中某野生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和种群密度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B、 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这遵循自生原理
C、 在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可在玉米等作物还未成熟时就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直接作为牛羊的青饲料,称为青贮
D、 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关键措施在于选择能在该环境生活的物种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