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唯一的答案填在对应的表格里。)

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下列古迹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C、 帕特农神庙遗址
D、 长城
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 文艺复兴和三角贸易
B、 南北战争和新航路开辟
C、 南北战争和三角贸易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是(    )
A、 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
B、 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 谴责了英国对法国大革命的阻碍作用
D、 肯定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三人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 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 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 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而南北战争则扫除了内部障碍。”这里的“外部”和“内部”障碍应分别指(    )
A、 黑人奴隶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B、 封建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C、 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
D、 封建制和黑人奴隶制
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B、 但丁——《神曲》
C、 达尔文——《物种起源》
D、 牛顿——相对论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人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 “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C、 “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雄伟的凯旋门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主要矛盾
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表现是(    )
A、 “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B、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C、 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
D、 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非选择题(26题19分,27题17分,28题14分,共50分)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强国之路》

材料四

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的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五

请回答: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早饭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跻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五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六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请回答:

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 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材料三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上述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下图

材料五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