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16:声音的利用和噪声的防治

日期: 2025-04-09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老师在教室里讲话不会形成回声
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 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 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
B、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
C、 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D、 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如图,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底深度时用到声呐系统,声呐系统会往水底发射超声波,则(    )

A、 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 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C、 声音的产生不一定需要振动
D、 声音不能在海底的地壳中传播
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B、 利用B超检查母体胎儿
C、 监测特定声波预报地震
D、 用声波振动粉碎人体内结石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中,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是因为振幅减小
C、 图丙中,优美动听的琴声一定不是噪声
D、 图丁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
学习完声现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图,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 乙图,可以看到真空罩中闹钟在振动,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 丙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且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弹起的角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 丁图,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齿轮,发出来的声音很“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B、 用手捂住耳朵
C、 在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多选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科普阅读题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5月10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搭载天舟十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当天,天舟四号飞船靠近空间站,不断地启动发动机来修正位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是航天员蔡旭哲首次出舱并登上小机械臂的照片。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和工作的交通工具。为方便航天员出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国科研人员精益求精,对服装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技术创新。

头盔面窗---在太空中,保持视野清晰并非易事。出舱时,有时会遇到﹣100℃的低温,头盔面窗的温度也会下降,而航天员口鼻中散出的热气就会在面窗上结雾,妨碍航天员的视野。为此,科研人员采取通风去湿法,保障了面窗的透明度。

关节结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虾外壳的结构,创新出套接式的关节结构,既保证各关节强度和气密性,又保证了灵活性。

手套----科研人员先后对材料进行了几十次调配,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目前,该手套可以轻松握住气闸舱外的栏杆。

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彰显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