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社会思品试卷库

浙江省温州市罗阳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6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面对图中的场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

A、 提高媒介素养,促进沟通
B、 信息节食,拒绝沉迷网络
C、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我保护
D、 建言献策,为网络树立好榜样
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台湾问题百分百是中国的内政。这一表示的实质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据图推导,埃及灌溉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

A、 适合种植高耗水作物
B、 灌溉区沿尼罗河分布
C、 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D、 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据“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可推导出的信息是( )

A、 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
B、 河流流向大多呈自西向东
C、 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内陆
D、 我国山地多、高原多,平原少
《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这一记载主要表明作者( )
A、 解释周王朝衰弱的根本原因
B、 为战国后期的战乱频繁而痛心疾首
C、 认为皇帝制度加速国家灭亡
D、 肯定了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某同学分别选取了伯里克利、华盛顿、孙中山等人物进行解读。该同学研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民族解放斗争的探索与实践
B、 民主制度的更迭与发展
C、 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与突破
D、 帝国体制的延续与完善

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荒地得到开垦……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兴地主转变,社会上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齐国、赵国和韩国陆续进行改革变法,而地处西部的秦国偏居关中,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新继位的秦孝公视为莫大耻辱。继而商鞅变法拉开帷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照道理来讲,农民应该是为自己耕田,耕出来的农品要归自己所有。……一些地区的地主有很大影响,还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途径是组织农民并武装起来。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内容对比

1947年《中华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土地改革法》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六条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第八条 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回望历史,镜鉴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中外历史进程来看,19 世纪 60 年代具有重要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工程师”“民族”“自强”等词汇的出现和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那个时代,一位政治家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早在 1624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被称为现代专利法之父的《垄断法》。在工业发展时期,专利保护制度推动了技术引进、传播和转换,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追求中。

——摘编自《历史镜鉴 1945》

注:英国农业、工业占国民总收入比重变化

87 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建 立了一个新型的国家,她受孕于自由的理 念,并献身于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理想…… 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 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 世长存。

——林肯(1863 年)

注:阴影部分为 1865—1880 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图

魏源想通过《海国图志》,让读书人可以认识全新的世界,可以学习研究西方文明,其核心理念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当书本发行到 1000 多册的时候,魏源遭到了士大夫们的猛烈攻击,他们认为魏源“鼓吹蛮夷之长,剪灭天国之威”,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责。

——摘编自历史资料网

注: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对比图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