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新闻、材料类阅读

作者UID:7319097
日期: 2025-01-13
复习试卷
语言表达
综合题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有文字记载,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茶树。商朝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商朝后,茶发展成为贡品。春秋时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西汉时茶已成为一种商品。进入唐代,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传播有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使臣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种子和饮茶方法由此传到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公元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茶的传播时间图

【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的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唐代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茶风俗、茶文化。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促进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话深圳”主题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到以下三组材料,请根据三组材料完成任务。

第一组

①大鹏所城,所在区域:深圳市大鹏新区;文物类别:古建筑;文物时代:明—清。

②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据今已600多年,是我国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重要海防堡垒,被誉为鹏城之根,是深圳简称“鹏城”的由来。

③古旧的老城门上青苔斑驳、绿草漫生,被岁月足迹磨踏得发亮的青石路和历经风雨而益显端庄的城楼在蔚蓝的天空下颇有种抚不尽的历史厚重感。城中“三代五将”的赖氏家族更是被称为“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鸦片战争之初,大鹏营参将赖恩爵在九龙海战中率领水兵迎战耀武扬威的英国海军,击沉英军两艘舰艇,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鹏所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这也是我国近代抗英的第一场胜仗。

④时间流逝,沧海桑田,大鹏所城再也不需要发挥防御外敌的作用,但她是一颗明珠,永远闪烁着历史的熠熠光辉。

(节选自“深圳文物局”官方网站)

第二组

⑤据来自深圳市春运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1日,深圳2023年春运已迎来抵达旅客97.15万人次,同比上升50.82%。其中节后累计超过700万人奔赴深圳。归根到底一句话,深圳“公交热”背后,折射的是经济旺、民生兴。人潮涌动的地铁,满载着步履不停的梦想,让我们真实触碰到深圳这座“梦都”活力四射的脉动。

……

⑥2023年3月3日,深圳市地铁全网(不含4号线,不含有轨电车)单日总客运量达802.01万人次,连续三周创历史新高。(见下图)

(节选自“深圳地铁”官方微博)

第三组

⑦2023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和深圳大学的“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两项重要成果入选,凸显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⑧近年来,依托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的源头创新优势,深圳在合成生物领域结出累累硕果,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合成生物学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节点。

⑨深圳合成院院长刘陈立表示,2023年深圳合成院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我国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并跑乃至领跑优势,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聚集,支撑深圳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⑩40多年来,深圳科技创新历经创新原始积累和需求形成、产业创新谋划与腾飞、实施自主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跨越提升走向全国引领、迈向前沿基础领域等发展阶段,创造了城市科技创新的奇迹,经历了从无到强的蝶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星。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i深圳”,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摘选自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

[材料二]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I和实验舱II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轮,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现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接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1日《揭秘中国空间站》)

[材料三]6个月,是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此时此刻,距离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经过去整整十八年。

从神舟五号的“一人一天”, 到神舟十三号的“三人半年”,从太空首发到出舱行走,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从不止步。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载人航天是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这条漫长的飞天路正是无数航天人用智慧、心血、拼搏甚至生命铺就,他们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与尊严。

星河灿烂,梦想无垠。梦想成就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当“在轨驻留6个月”成为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当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当王亚平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开启新的太空之旅,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也将飞得更高更远,中国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也将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10月16日《新华网评: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山西省是地方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合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正宗,它们代表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民风民俗。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蒲剧的音乐包括唱腔、曲牌和锣鼓三部分,剧目有本戏、折戏等500多个,大多以唱、做、念、打取胜。在群众中,影响最大的剧目为《窦娥冤》,这台戏集蒲剧演员的精华,艺术精湛,称誉一时。蒲剧在表演特技上主要有翎子功、椅子功、扇子功等。 

 晋剧是山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剧种。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的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也是出名的。 

 北路梆子,流行于晋北、内蒙古等地区。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和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调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风格。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也是变化多姿,绝不单调的。 

 上党梆子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名。虽名为梆子,但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黄)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实际与以上三大梆子迥然不同。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 

 2月5日(元宵节)起将在山西大剧院连唱五场的盛世梨园——2023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可以说是名角荟萃、星光闪耀,让广大戏迷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幸福和文艺的温暖。 

 山西是文化大省,戏曲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目前以“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为首的38个戏曲剧种仍然活跃在三晋大地,数量为全国之最。 

 本次演唱会精心策划,特邀山西省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部分山西省“杏花奖”戏曲表演奖获得者和优秀中青年演员共同组成强大演出阵容,演绎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唱段和新创剧目优秀选段。5天5场的戏曲盛宴,展示了近年来山西省戏曲事业守正创新、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同时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丰富新春佳节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舞三晋儿女自信自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选自《山西日报》2023年1月24日,有删改) 

 班级召开“走进三晋欣赏戏曲”的主题班会,以上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材料。 

非文学作品阅读

故宫: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网红”之路

【材料一】

2014年,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刊登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此文迅速成为该公众号第一篇“10万+”爆文,雍正皇帝也借此成为当时的热门“网红”。2015年8月,正值故宫博物院院庆90周年,故宫相继推出的“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腰牌卡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走红。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故宫真正“打”开了宫门。

2016年以来,故宫还不断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自己。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大热,传统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文物修复师成为受年轻人青睐的职业。随后《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的播出,让这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庄重高冷的故宫,越来越接地气,成为了超级网红。与此同时,故宫先后与阿里、腾讯、凤凰网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还和凤凰网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传播故宫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故宫有望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的超级IP”。

【材料二】

近年来,故宫开放面积不断变大,展览数量也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精。“清明上河图”特展、“千里江山图”特展引来的“故宫跑”,到去年故宫首次开放夜场时“上元灯会”的一票难求,再到今年备受欢迎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600年双展,让故宫频频刷屏。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数字故宫”的建设,网民可以通过5G+4K超高清、互动体验、场景沉浸等创新形式,足不出户地看到故宫白雪红墙的琉璃世界,还可以身临其境地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2020年,受疫情影响,故宫虽然短暂地关上了门,但打开了“云游故宫”的窗。4月5日,故宫首次开启“云直播”。直播吸引了超过2.4亿人次关注,是2019年全年参观人数的12倍之多!

【材料三】

近几年来,博物馆成为了“网红”,博物馆“文创”产品也跟着火了起来。而“文创”最火的博物馆要数故宫了。

那么,故宫“文创”产品为什么能这么“火”呢?

大数据助力“文创”产品开发。故宫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25-34岁的用户群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这部分年轻消费者喜欢更丰富的产品种类,如书签、胶带、冰箱贴等小巧实用的“文创”产品。后来,故宫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新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单款书签月销量就能达到2000笔以上。

但博物馆“文创”不能只是卖萌,而是要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发挥其文化价值,这是故宫追求的目标。很多观众参观故宫时就对宫门的印象很深,故宫就把宫门做成了宫门旅行包,让人们把对宫门的印象带回家;雍正的十二美人很有名,故宫就做了美人伞,春夏秋冬都可以打。

(选自中国网、人民网,有删改)

同学们想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写一篇人物报道,查阅资料发现了以下采访,请你参与提纲编写。

太空183天!专访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节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2月17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返回地球75天后,首次与公众正式见面,《面对面》记者独家专访三位航天员。

01刘洋太空中的三次哭泣

记者:你感觉(第一次出舱演练)跟在水底下训练有什么不一样?

刘洋:第一次就是因为刚刚到这种环境,整个规律全是乱的,没有摸索到这种爬行的特点,所以就会觉得特别特别累,特别特别费劲,我完全稳定不住自己的身体,你想让它稳定的时候它向上飘,你想让它横的时候它竖着走,你想让它前进的时候它往后退,就属于这样的状态,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弄。而且随便一个很小的动作,你可能就手忙脚乱的,所以当时心里很着急,打击也很大。

第一次演练之后的几天里,刘洋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出舱的动作,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每一个动作。压力之下,刘洋偷偷哭过三次。

刘洋: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也不想让别人担心,地面的工作人员其实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如果你在天上情绪不好,他们也特别着急,所以我一般都是躲起来悄悄哭。我有一次在气闸舱里面悄悄哭的时候,因为气闸舱里有两个摄像头,我每次都会躲在衣服后面或者背着摄像头,实在忍不住的话自己悄悄地抹几下眼泪。

刘洋没想到的是,这一幕,被400公里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捕捉到了。

记者:她说什么?

刘洋:她第一句话就问我,她说你刚才哭了是吗?我说没有,我说你看到我哭了吗?她说你在气闸舱里面哭了。然后我就笑了,我说是。我说其实好多次我都想给你打电话,想给咱们的中心打电话,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工作量给调整一下,我不去操作这么多的东西,就是我辅助,我作为一个辅助者去干这些活。

记者:你等于是跟黄伟芬托底了?

刘洋:他们肯定知道,我心里也是有着巨大的压力,我就把心里话跟她说了。她说没问题,她说你要相信自己,她说我们都相信你,你在下面训练得那么好,再说你们也是两个人协同配合,她说你要相信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记者:她的这番话对你的作用是什么?

刘洋:这么多人相信我,我也会因为他们的信任,而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任务原计划安排两次出舱演练,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洋主动要求加练一次。

02刘洋惊心动魄的太空30米

2022年9月1日,刘洋首次在舱外亮相。顺利完成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后,已是9月2日凌晨,此时他们要验证的是问天舱舱外自主应急返回,模拟在离出舱口的最远端进行工作的时候遇到应急情况,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当时设置的应急路径单程30米,需要沿舱壁上的扶手爬行往返。

记者:30米,在地上几步路的。

刘洋:很轻松。

记者:但是如果在天上你是要靠爬?

刘洋:对,完全靠双手,我们在最远路径爬行的时候,正好是阴影区,我爬到路径中间的时候,我忍不住往下看了一眼,我感觉四周特别黑,我就想看一看周边到底是什么?脚下到底是什么?我就不经意地低头一看,黑,深不见底的黑,我觉得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你看不到任何的东西和参照物,那种巨大的心理打击就像一下子把你的心给抓紧了那种感觉一样,然后就赶快把眼神收回来,两个手抓那个扶手抓得就更紧了。

记者:你第一次看怕不怕?

【A】刘洋:怕,有点怕。我真怕自己一松手飘走了,我继续向前爬,爬到下一个扶手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又低头看了一眼,就这一眼我就看到了一弯新月

记者:在哪?

刘洋:静静地在我的脚下,静静地悬在我的脚下,你就感觉心一下子就温暖了起来,就明亮了起来。历时约6小时,神舟十四号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记者:那你完成了这些,你回去那什么叫如释重负?

【B】刘洋:如释重负,那一刻体现得真的是淋漓尽致!当我爬在出舱口的时候,我们两个,我和陈冬我们两个人,都在出舱口照了一张合影,用舱外的相机。当时他们说那个画面特别好,我们俩中间正好是日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时候你往下面看,美丽的蔚蓝色的地球,真的是万里江山就在我的眼前,我那个时候才有心情才有时间,目不转睛地贪婪地去看一看我们出舱的这个美景,真的心里乐开了花。

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陈冬、蔡旭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经过两次出舱活动,3人再看地球时,都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记者:你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的时候,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C】刘洋:我特别特别喜欢看夜晚城市的灯光,万家灯火,灿若繁星,我觉得每一个闪亮的灯光后面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心里面一下暖洋洋的。

记者:你是想家了吧?

刘洋:是的,想念,想家。我有的时候特别想孩子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写日记,每次望向地球的时候,我都会在想,他们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妈妈?我知道在那某一盏温暖明亮的灯光背后,他们俩就在里面,正在欢快打打闹闹做游戏,正在跟爸爸说,说:“你看,快抬头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妈妈,刚刚飞过去。

03日历上的五角星

神舟十四号乘组交给神舟十五号乘组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准实施,到中国人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至今已走过30年。

记者:那一天你们会在心里,或者三个人在一起,说一说这件事?

陈冬:我们带有小日历,我们就会在日历9月21日这天画个小五角星,着重标红,这是我们载人航天发展30周年。那一天我们也跟地面的,我记得是戚发轫院士,也跟他通话,他向我们表示祝贺,他说很羡慕我们嫉妒我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大的家让你们去住。我们对他们表示敬意,是你们的努力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有这样的家可以住。但是我想着这个纪念日只是一个很小的节点,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40年、50年会越走越好,而且中国的空间站会越建越好,越建越漂亮。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摘编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3期)

【材料三】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老师引导班级同学搜集材料,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主题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ㅤㅤ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材料二】 

 

【材料三】 

ㅤㅤ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雷锋精神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ㅤㅤGE_daqiu:雷锋精神打从小时候记事起就开始响应号召学习了,那时所理解的雷锋精神,是助人为乐,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时代进步了,学雷锋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所创新。 

ㅤㅤ野风:学雷锋与追求时尚不矛盾,学雷锋也没有固定形式,从身边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人心向善、相互协助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ㅤㅤansoncui:要使雷锋精神真正传承和发扬,就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是常态化、长期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出成效,不能热衷于“一日式雷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ㅤㅤ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ㅤㅤ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问卷调查结论 

 

【材料四】 

ㅤㅤ下面是幸福社区民众观看抗美援朝纪录片《英雄儿女》后在微信群里的对话: 

幸福社区微信群

ㅤㅤ漫卷诗书:太感人啦!和平稳定来之不易!面对强权,低头是永远得不到尊重和自由独立,唯有敢于斗争才能站立起来。 

ㅤㅤ雪狼:是呀,一个个最可爱的人,用热血与生命汇聚成新中国最珍贵的记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动力。 

ㅤㅤ智者:新时代也有最可爱的人,新冠疫情期间,一群群逆行而战的年轻的白衣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ㅤㅤ山河:@雪狼@漫卷诗书@智者。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让孩子们都去真正了解历史,心怀感恩,珍惜当下。

阅读 

 材料一 

 莫言演讲稿《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节日快乐! 

 ①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③一个人,是我的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墩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④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⑤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⑥“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直达人的心灵作用的时候。 

 莫言 

 二零二二年五四前夕 

 材料二 

 学习强国之《青春向党,时代向上》 

 ①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新起点,青春向党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 

 ②百年薪火,世界已经见证中国青年的力量。在历史转折点上,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青年点燃革命火种,奉献全部青春;革命战争时期,他们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他们始终活跃在军事武装最前线、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文化发展大舞台、基层实践大熔炉……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③青春向党,时代向上,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青年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1年3月12日) 

 材料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百年大党正青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受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线上课堂等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另外,除了发病率高,国内儿童青少年中的高度近视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近视在600度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占比达到21.9%。这背后的一个巨大隐患就是,青少年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今后将会大大增加罹患各类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的风险。《方案》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今年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更是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发现学生出现营养不良、近视、肥胖、龋齿等倾向或者有导致体质下降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干预,并通知家长,督促、指导家长实施矫治。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1年6月6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及用眼情况

 (单位:亿人,小时)

【材料三】“学习时,阅读和书写的环境非常重要。环境的采光照明要科学,学习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光线不足时,应通过台灯辅助进行双光源照明,台灯应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避免眩光。”《指引》中,明确提出了改善视觉环境的要求。在教育部2021 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中,下一步除将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相关场所采光和照明要求之外,每年还将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确保教材、试卷等用品百分百达标。

(选自“人民网”2021年7月16日,有删改)

【材料四】王宁利介绍∶“从医学上来看,一是近视眼还在发展,现在把手术做了、矫正了,可不久之后近视度数又在继续加深。二是有遗传的角膜病,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三是每个人的角膜厚度不一样,角膜太薄的人,手术后眼睛的安全性会受到影响。”

“眼睛的发育有个过程,一般女孩到18岁左右,眼睛发育进入稳定期,男孩比女孩子晚一点,到20多岁进入稳定期。能不能做近视手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眼睛的度数,尤其最近两年,每年进展的度数有没有超过50度,如果超过50度,就不要做,说明近视还在进展期。”王宁利建议,如果自己符合手术条件,之前戴隐形眼镜,那么至少要停戴一个月,如果暑期才停戴,则手术时间就会很仓促。而且要明白角膜屈光手术是屈光矫正手术,屈光矫正了,近视眼的眼底还是近视眼的眼底。

(选自“人民网”2021年7月13日,有删改)

阅读

材料一

莫言演讲稿《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节日快乐!

①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③一个人,是我的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墩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④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⑤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⑥“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直达人的心灵作用的时候。

莫言

二零二二年五四前夕

材料二

学习强国之《青春向党,时代向上》

①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新起点,青春向党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

②百年薪火,世界已经见证中国青年的力量。在历史转折点上,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青年点燃革命火种,奉献全部青春;革命战争时期,他们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他们始终活跃在军事武装最前线、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文化发展大舞台、基层实践大熔炉……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③青春向党,时代向上,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青年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1年3月12日)

材料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百年大党正青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孝”字是汉语常用字。早期金文字形像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孝”的词义丰富。本义为奉养父母,如“尽孝”。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如“守孝”。而“披麻戴孝”中的“孝”又引申指孝服。

材料二: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摘自《经典国学》,有改动)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材料四: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摘自互联网)

非文学文本阅读;班主任林老师最近发现许多同学精神不佳,上课时昏昏沉沉的。她了解到同学们进入初中后, 由于各方面原因,睡眠经常不足。为此,林老师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一起参与活动。

材料一:

医生解惑

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 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其中, 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 帮助入睡。 当太阳升起, 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 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 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

材料二:

新闻速递

记者日前在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上获悉,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幼儿园 (数据仅覆盖大班) 近视率达14.3%, 小学阶段35.6%, 初中阶段71.1%,而高中阶段达80.5%。 其中10%是高度近视,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度近视, 也就是说中高度近视比例近50%。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眼睛长时间聚焦于书本、 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物体,是导致近视低龄化、 重度化的重要原因。 学业时间挤压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 眼睛得不到充分调节和放松。 目前, 国际上公认预防近视最好的方法是每天保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选自《潇湘晨报》)

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睡觉时间

注意事项 (睡前1小时)

5—7周岁

21: 00前

不进食 (不喝牛奶,不吃水果等), 不做剧烈运动

>7周岁

22: 00前

(选自某公众号《莫让睡眠被偷走》 )

材料三:

古人秘诀

食不言,寝不语。(《论语》)

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 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

睡侧而屈, 觉正而仲, 勿想杂念。早晚以时, 先睡心,后睡眼。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

材料四:

政策链接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几方面作出规定。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2021年3月21日,宁波市疾控中心传来消息,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整体部署及安排,我市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本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宁波市内18周岁及以上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都是本次接种服务对象,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都可以免费接种,疫苗费和接种费个人都不用承担,不区分是否宁波户籍、是否参加医保。18周岁以下及在甬的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外籍人士等将根据省里后续部署再开展接种。

如何预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据介绍,当前疫苗接种主要通过集中组织方式实施,市民通过扫描所在单位或者属地镇(街道)、村(社区)提供的二维码进行登记,在接到接种通知后携带身份证件按时前往预约门诊亮码接种。急需接种的个人可通过“浙里办”APP,首页搜索“宁波预防接种”,点击“成人建档”选择就近的接种门诊进行提前建档和预约,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按时前往预约门诊亮码接种。

(来源:甬派客户端)

材料二:

针对市民关心的疫苗有关问题,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市民关心问题一:新冠疫苗在这么短时间研发成功,接种是否安全?

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在上市前都经过动物实验,人体预测试实验,人群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疫苗安全性得到了多次验证。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截至3月23日,我国已经接种了82 846万剂次新冠疫苗。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信息表明,我国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异常反应总的发生率跟常规接种的灭活疫苗接近,主要的表现是一些局部疼痛、局部硬结等情况。轻度发热的病例不到0.1%,过敏反应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二,至今尚未发现死亡、严重残疾及群体性预防接种事件。

(二)市民关心问题二:哪些情况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有以下任一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的:对本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包括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有惊厥、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脑病或精神病史;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或既往接种过本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

接种疫苗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所以接种疫苗前需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身体健康状况,近14天内是否接种过其他疫苗,及既往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包括慢性病患病史(如哮喘、风湿、糖尿病等),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接种完成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告知接种点医生。

(三)市民关心问题三:接种新冠疫苗的保护力如何?

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保护。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不能达到100%,口罩还是要继续戴。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从新冠病毒发现至今才一年多,对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也仍在持续观察中。目前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可以达到至少半年。

接种疫苗的作用是保护大多数人,预防重症,建立免疫屏障,群体免疫形成了,疫苗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来源:3月23日、26日《宁波晚报》,有删减和整合)

材料三:

疫苗是怎样起效的?

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它们。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来源:2016年12期《读者》)

非文学作品阅读

智慧生活健康码

何谓健康码?

健康码是指借鉴浙江等地方推行健康码模式,助力分类有序复工复产的经验,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支付宝基于中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研发的中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

简单说,它是一个二维码形式的电子通行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

如何看待健康码满天飞,健康码的意义有多大?

各种健康码的作用和意义其实主要就是为大数据统计提供数据。各地的健康码基本都是居民自己填录,所填的健康情况其实没法保证准确、真实。但身份信息大部分都是真实可靠的。健康码代表人物,扫码地点包含地点和事件的部分信息,扫码时间就是时间。随手一扫,就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数据。

通过大数据统计,方便了流行病学调查这一环节。当有传染源出现的时候,能够为确定其出行轨迹,调查接触者提供巨大的帮助。

总之,健康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烦琐的填报工作,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

甬行码

“甬行码”是宁波市在全省“健康码”公共数据平台基础上,整合前期市公安局推出的居民自主登记申报系统,研发的全市电子通行证(健康码)系统所有在甬人员和来甬人员,可通过线上申领。当事人可通过网络平台自行申报,按照系统提示准确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经后台大数据审核后,自动生成红、绿、黄三色健康码。对发码发证有异议的群众,可通过“阿拉警察”APP或拨打咨询电话12345.110 予以沟通解决,或询问属地派出所,大家也可以拨打全市各级防控办电话进行咨询解决。

“健康码”颜色是什么意思?

“健康码”分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类人员。

“红码”人员主要包括:

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正在实施集中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从疫情重点地区来甬的人员以及到过疫情重点地

区来甬、返甬的人员和来自其他特定地区的人员。入甬的“红码”人员原则上予以劝返或延迟返甬。

“黄码”人员主要包括:

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接触过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病人的人员,居住或暂住地同一楼道有过确诊病人或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和其他有跨省旅居经历、来自省内外有较高风险县(市、区)的人员。“黄码”人员一律按规定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

“绿码”人员为:

“红码”“黄码”以外的人员。

网友声音

最近流行一码通。要注册,要扫码,要更新,看起来眼花缭乱貌似很高科技的操作,不知广大老年同志是否能应付得来?若无智能手机、无支付宝、无微信、使用老人手机的,这玩意儿还玩不玩得转?

——仰望星空的土豆

今天我气不打一处来,小区和办公楼的物业管理简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设置门哨处空间根本就很狭小,上班时间的进出一丝不苟地拦着测体温扫码,测体温也就算了,扫码操作总需要点时间,所以不一会儿门哨处就挤上一堆人,这不是在大大增加被感染的安全隐患吗?!你要防我,我还得防你呢!

——小煎饼

我刚才请教了这健康码的用途,说是为了记录出门后从哪里到了哪里的数据,但这只是点到点的记录,而路途中间线路和接触范围又该如何来记录?

——田家大小姐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血浓于水

季羡林

台湾人对大陆的人究竟有什么看法呢?

试想大陆和台湾分开已经五十年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一些障碍,加.上外国那一个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居心叵测的大国从中搅和,台湾人恐怕是对大陆人不会怀有好感的。

我就是怀着这样惴惴不安的心情登上了从香港到台北的飞机的。

但是,一走进飞机舱口,几位空姐亭亭玉立,站在一旁,看我年迈,立即用手搀扶,脸上的笑容,淳朴美好,令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出自内心的微笑。我们现在号召微笑服务,这当然比当年的“训斥服务”要好上一千倍。

但是,其中总免不了伪装做作的成分,令人感到还不如当年满面怒容的训斥那样容易接受。现在台湾空姐的微笑与此全然异趣。

我终于把惴惴不安的心情打发得一千二净,怀着其乐融融的心情,登上了台湾的土地。

一走出机场大厅,又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在台湾的北京大学东方语专的十几位校友,几乎是全体都赶到机场来欢迎我们了。他们都已接近或超过古稀之年,举着长达数丈的大红布标,上边写着欢迎我的字样。这真是大出我意料,一时感动得泪珠在眼眶里直滚。

这使我立即想到了我们常说的“血浓于水”四个有深刻意义的字。一讲到海峡两岸的关系,很多人口头上或文章中就自然而然流出了这四个字。今天我到了台湾,一登上台湾的土地,这四个字竟也毫不勉强完全自然地涌上了我的心头。这就说明,只有这四个字才有力量说明两岸人民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

从那以后,在台北的十天中,我至少有两次亲耳听到台湾朋友说出了这四个字。一次是在台湾北京大学同学会欢迎我们的宴会上,会上的气氛十分真挚温暖。校友们几乎都是在日寇投降后到台湾来的,年龄大都已越过了古稀。会长杨西巍先生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仍然在夫人的陪伴下亲临会场欢迎我们这几位从大陆来的校友。会上举杯互庆,共祝长寿。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位看来已达到了耄耋之年的女士,仪容端庄,但步履维艰,已显出了龙钟的老态。她在北大读经济系,是赵洒搏教授的门生。她就是在台湾广有令誉的铭传大学创办人包德明女士。在觥筹交错中,她忽然站了起来,颤巍巍地走到两桌之间,站在那里,看起来非常激动,欲语泪双流。她用颤抖的声音,含着眼泪,大声说道:“我有一句话,已经在心里憋了几年。今天,看到大陆来的亲人,忍不住非说出来不行了。常言道:血浓于水。台湾和大陆的人都是华夏儿女,为什么竟不能统一起来!台湾富,大陆强,合起来就是一个既富且强的大国,岿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谁也不敢小看,谁也不敢欺负。这是中华民族绝大的好事,为什么竟不能实现!"”说到这里,她感情激动得说不下去了,又颤巍巍地回到座位上。全体北大校友,在鼓掌之余,看上去都为之动容,在欢愉中加上了一点凄凉,在凄凉中又掺上了一片希望。此时,我无法猜度每一位校友内心的活动,但我想,我们大家想的都会是四个大字“祖国统一”吧。

我第二次从台湾朋友嘴里听到“血浓于水”这四个字,是在另一次宴会上。宴会气氛之热烈决不亚于北大校友举办的那一次。大家也是兴高采烈,频频举杯互祝健康长寿。正在大家的激情达到顶峰的时刻,一位年过六旬的长者站了起来,举杯祝酒,顺便讲了一席话,内容同包德明校友的话差不多,他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血浓于水”这个现成的词儿。他没有掉眼泪;但是,声音低沉,显然他也是动了真情。同席的人,除了大陆去的几位学者以外,都是与上一次宴会不同的朋友。然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点”就是“血浓于水”。

总之,我在台北参观过很多地方,会见过很多人。听到说“血浓于水”这句话,虽然只有两次。但是,从我和众多的人的接触中,我深切感到,代表这四个字的感情却埋藏在几乎每一个人的心中。

(节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材料二:

乡愁(节选)

余光中①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①余光中(1928-2017),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1950年到台湾。

材料三:

鸡鸣曲

于右任①

福州鸡鸣,基隆②可听;

伊人③隔岸,如何不应;

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④千重与万重,叶渔艇冲烟波,

[注]①于右任(1879-1964),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1949年,被迫随蒋介石退居台湾,妻儿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②基隆:基隆市,隶属于台湾省。③伊人:这个人,多指女性。④遮莫:任凭。

非文学作品阅读

2021年5月15 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入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将于2021年5月至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拋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第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让整个结构的材料更加轻质化。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2版,记者:陈瑜)

资讯发布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中国14至40周岁(年满14周岁、不满40周岁)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集中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原则上每年“五四”青年节授予,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随时授予。从2007年开始,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主要授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每年表彰人数在10人左右。不定期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主要授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事迹突出、社会影响广泛、典型示范作用强、以青年为主要成员的先进集体。

(选自360百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词条)

材料二:2020年6月15日晚,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出生于1979年)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出生于1987年)、战士陈祥榕(出生于2001年)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出生于1996年),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出生于1996年),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被淹没在冰河之中。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选自《解放军报》)

材料三:“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祁发宝所在团不成文的“规定”

“不想打就滚!否则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在一段记录双方交涉的视频中,祁发宝怒斥外国军要求其离开中国国境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摘自肖思远的战地日记

“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陈祥榕对一次战斗的记录

“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一本书中,陈红军特意标注了一段话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