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3-3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 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 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 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 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 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 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也北瞰燕翼,东控徐淮。(见图)(  )

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A、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6分,共35分。

国家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我国历史上在中外交流、区域开发、民族交流、制度建设、边疆治理等领域有过众多的探索和经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得名,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没有达到,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丝绸之路中“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了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材料二:秦始皇派兵攻克岭南后,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民族之间的融合为边疆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后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

——摘编自龚荫:《秦皇朝民族政策述论》

材料三: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四: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问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