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素养评估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 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 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可较直接透视历史问题。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 ( )

A、 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
B、 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
C、 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D、 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2022·北京期末)如表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用来研究 ( )

A、 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耕生活
C、 远古的传说
D、 社会重大变革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桀——不修德行,暴政亡夏
B、 商汤——任用贤才,使商强大
C、 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D、 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这说明都江堰(  )
A、 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 是世界最早大型水利工程
C、 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 完全迁就于自然地势因素
(2022•洛阳期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各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 揭竿而起——长平之战
C、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D、 四面楚歌——大泽乡起义
研读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如图)的形态。这件文物说明汉朝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是 ( )

A、 国家统一,生活富足
B、 建功立业,拜官封侯
C、 拥有深宅大院,良田千里
D、 生活丰富多彩,开心快乐
如图节选自历史老师上课使用的幻灯片,据此判断该老师正在讲授 ( )

A、 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D、 后党帝党争权夺利
(2022·潍坊期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描述的战役 ( )
A、 推动了曹操统一北方
B、 推翻东汉的残暴统治
C、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 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有学者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恢复和发展东汉末年以来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
A、 曹丕废汉献帝,称帝于洛阳
B、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贸易
C、 刘备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
D、 魏国实力增强,出兵灭蜀
史书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如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 )

A、 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 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 皇帝暴病而亡
D、 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下列典故与东晋相关的是 ( )
A、 车同轨,书同文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 王与马,共天下
如图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两处分别为 ( )

A、 ①东汉 ②《齐民要术》
B、 ①西晋 ②《伤寒杂病论》
C、 ①东汉 ②《伤寒杂病论》
D、 ①西晋 ②《齐民要术》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