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12-24
月考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中苏论战的加剧,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与东欧国家(除阿尔巴尼亚外)的关系也出现不和。鉴于这样的情况,中国试图在外交上不再受制于苏联,在中间地带的国家中寻找同盟者。法国因为与美国的矛盾扩大,想要维持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做美国的附庸,对华政策方面也不用再跟随美国。戴高乐想用法中关系缓和来教导美国如何正确利用中苏分歧。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后,双方不约而同地开始考虑中法建交问题。经过多次秘密谈判,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次日,中国发表声明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建交的。2月10日,台湾与法国“断交”。

不满于美国独断专行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率先在西方联盟上撕开了一个缺口。继法国之后,意、英、荷、西德等西欧大国分别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其原因不能排除法国的外交政策对它们的某种影响。西欧国家的这些外交举动,与美国的外交方针大相径庭,对美国继续执行顽固的漠视、仇视中国的态度是个极大的贬斥,也是对美国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鞭策。同期,除西欧之外,亚、非、拉也有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先后建交,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亦于1970年与中国建交。

——摘编自高嘉懿《冷战格局中的现实主义外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的比重,俄国共产党人必须面临这些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去探索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战争结束后,农民的不满几乎要发生暴动,列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只有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当时的苏联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化为租赁制和租让制两种形式。租让制就是将一些大型企业、矿藏、森林按照一定的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租让期一般在20年以上。

——摘编自王晓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建立这种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因此,中国必须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中介,才能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早在革命胜利之前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构想。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丽荣《试析中俄两国的“新经济政策”》等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