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南京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练习历史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5-01-03
开学考试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16题, 每题3分, 共48分)。
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4题,第 17 题13分, 第18题 12分, 第19 题 13 分, 第20题 14分, 共52分)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代有“禹刑”。周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 《刑书》 《竹刑》。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法经》被发展为《秦律》。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新律》和《北魏律》为代表。唐代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 谋叛、 恶逆、 不道、 大不敬、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 “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深刻影响着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 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 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呆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10世己阿尔弗雷德统一英国,发布3个法令,但能否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司意。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生: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 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 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

梦想

李宗武 (北

京大学 教授)

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肉战, 不能拉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 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

东正谊 中学教

员)

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 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宣传中国的王道, 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

志编辑)

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 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 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 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

家)

未来的中国, 将有一场大火, 毁灭旧社会的一切, 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 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到欧美殖民国家的主导,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缺乏了解,对红色中国持疑惧和排斥的态度。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因受到中国对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将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统治阶层视为封建独裁和反动军人集团的代名词,中阿之间对外政策等层面缺乏足够的相互认知与了解,存在认知坚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并未急于通过传统的政府间外交的途径实现与阿拉伯国家正式关系的建立,而是主要通过媒体传播和人文交流的手段进行,并辅助宗教和外援,最终助推中阿双方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摘编自刘辰《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公共外交研究》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阿拉伯国家也处于变革自强、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把握历史大势,回应人民呼声,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安全稳定与全球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丁俊朱琳《新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机制、成就与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 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俄国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俄国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展工业化。但大部分国家,往往就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但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

——摘编自许准《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用不到世界1/10 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 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 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