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作者UID:134819
日期: 2024-11-16
中考模拟
积累运用(29分)
阅读(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万家灯火,家人团坐,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国人欢度春节的新民俗。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新的内涵,是今年春晚对“形”的创新。

②今年,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受邀设计《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创演秀《年锦》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展现东方美学的魅力。

③晚会的舞蹈节目将“形之美”体现得充满韵味。舞蹈《锦鲤》的演员们化身嬉戏的锦鲤四方游弋,舞台霎时成为一幅立体灵动的水彩画,天地间虽无一滴水,却处处流水盈盈,留白与写意相得益彰。“形”与“美”彼此呼应,构建出整体性的协调感,从意蕴、形态、技巧等多个层面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

(摘编自《以形寓神形神兼备——对龙年春晚“形神”的美学探析》)

材料二:

①最近,一些民俗、年俗活动再度爆火出圈。广东潮汕被誉为“中华战舞”的潮汕英歌舞,与“小龙女”李若彤跨圈联动,在社交平台吸粉无数;大年初一,山东倾族而出、气势磅礴的磕头拜年,令人震撼;山西社火、广东舞狮也当仁不让,被网友催着“赶快上春晚”。这些民俗,不仅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其出圈爆火更离不开许多青年人的参与,推动民俗推陈出新,并赋予其网络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

②青年人对于传统民俗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应当与许多年轻人“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放到一个坐标系下进行思考。年轻人对于民俗的“再回首”,是在“感叹”完,对自身责任的“再认识”,对年味“火炬”的接续。

③摈弃民俗,年味又何处寻?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局限的进步主义思潮下,我们常常以对立框架扼杀了民俗与发展间的张力,而似乎忘却了,民俗恰恰是一场让我们获得自我、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伟大仪式,也最抚慰远游游子的心。

④另一边,青年走向民俗的同时,不少新民俗、新年味也在走向青年。成都为迎接新年,推出了“1+16+N”系列城市活动,举办如跨年盛会、灯光秀、夜游锦江等一系列蕴含着巴蜀风味的新民俗,尤其是除夕夜,400余米的天府画卷铺展,科技含量满满的金色巨龙腾飞……巴蜀文化在新的技术表达中,悄然飞进了市民和游客的心底,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如此用心设计的活动,精心呈现的文化,让传统民俗在城市迎来全新的生命力,也为青年人参与民俗、创新民俗提供了空间。

(摘编自《向民俗要一个寻回年味的答案》)

材料三:

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一份精心设计的节日作业,一次博物馆里的体验之旅,一场故居旧址的实地考察,都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浸润,激发文化传承的自觉。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时空。运用短视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形式,创制新的育人场景,将传统文化巧妙嵌入其中,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的新趋势。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古籍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之美直抵人心。未来,继续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鞋匠老单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

②老单不是本地人,又说一口浓重的方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记得镇子西头老槐树下有个修鞋的摊点,摆在那里多年了,修鞋匠姓单,人们直呼他老单。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

③在镇子上住久了,常听人说,老单这人不简单,话不多,但仁义。起先修一双鞋收个块儿八毛,如今顶多只收三五块钱,从来没有超过十块钱。

④别看老单粗手大脚,做起活儿来一针一线,那叫个仔细。这不,一中年妇女提来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 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

⑤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着看了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⑥“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⑦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孑然一身,每天出摊修鞋,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虽说没挣大钱,但要说没攒住钱,打死也没人相信。

⑧奇怪的是,他攒钱不买房子,也不置家产,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朴素。

⑨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⑩按说老单这典型事迹早该见报上电视了,可他偏偏不喜欢那一套。前些年来过几拨记者,省里的、市里的,扛摄像机的、拿照相机的都有,他一句“没啥好说的”,就把人家打发走了。那年,镇里要上报他为道德模范,也被他婉拒了。

⑪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既不让媒体宣传,也不要荣誉加身,到底图啥哩?”

⑫他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仍然每天出摊修鞋。

⑬去年底,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证件时,才揭开了这个谜。那天,因为要帮他填报个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

⑭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⑮老单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说道:“俺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奉命挺进川藏公路腹地,参加大规模整治改建工程。那年夏天,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赶赴抢险现场,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

⑯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等服役期满后,俺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有删改)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