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江西省南昌市校2024年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12-22
中考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苦难

周国平

①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悲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②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③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④多数时候,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病苦提炼的珍宝。

⑤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譬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⑥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根本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但弗兰克极其偶然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人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从浓厚的原始宗教特征到如今的心愿寄托,龙崇拜至今仍以灵物崇拜的形式维续存在,并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间信仰,龙崇拜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难以磨灭。

②人们之所以崇拜龙是因为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龙是掌管雨水的神,它可以让天下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可以让土地干旱如铁,让江河泛滥成灾。另外在政治领域,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把龙作为自身的象征,使之成为一种合法的、并能为全体臣民接受的朝拜对象。由于古代人们没有摆脱神的桎梏,没有与自然界抗争的能力,所以龙崇拜带有迷信的色彩。而当今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是蒙昧状态,对龙的认识也就不局限于恐惧、崇拜、敬而远之等方面。

③龙崇拜为人类留下了一种能够用于表现自身某种特定意志或者某些特殊要求的假托之物。所以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和情感纽带,不但凝聚了日益分散流动的民族人心,而且为现代分布格局下的中华民族找到新的心灵寄托和精神皈依。虽然图腾观念逐渐消失,但对于龙的崇敬之情,并没有减弱,而是在新的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含义,有了新的发展——龙文化有助于重塑中国民族振兴腾飞的新形象。

(摘选自《汉字文化》2022年06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古代民间传说中,故宫坐落在龙脉节点上,皇帝作为天子,吃穿住用行都离不开龙。

②皇帝的衣服有很多种,其图案、装饰有很多样式,我们统称为“龙袍”。明清皇帝龙袍的正面龙特征比较明显,明代匠人模仿正面人像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正面龙纹。这种龙纹双目与观者对视,须发均飞扬起来,张口作怒吼状,展现了庄严与威慑力。清代正面龙纹下额长过上预,比较像“地包天”,更显凝重苍老。

③在皇家世界里,各种器物都离不开龙,皇帝皇后的皇冠凤冠、皇帝的椅子、玉玺与装玉玺的盒子、瓷器、漆器、兵器,甚至烛台、痰盂都离不开龙。

④太和殿最初名为奉天殿,后改为皇极殿,殿顶天花正中雕有盘龙口衔宝珠俯首下视,寓意皇帝受命于天。殿内正偏后设须弥座式木基座,该座椅背上缠绕9条金龙,椅背正中有1条金龙昂首踞立,底座呈“须弥座”,上雕二龙戏珠。据统计,太和殿内外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有14000条左右。

(摘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1月)

材料三:

①以龙命名寄寓吉庆祥瑞愿望。江西赣州兴国有两处因龙得名的地方,古龙岗镇便是因圩后山冈似龙、传说有神虎跨龙而过得名,谐音古龙岗;鼎龙乡因圩背三座似龙影的小山,形成“三足鼎立”形态,从此改称鼎龙圩。

②流经井冈山龙市镇的龙江河相传系深山龙王喷出涎水形成,龙王常循水现身于一片石头河床上,故此地被称为龙头。龙头渐成周边地区集市贸易之地,砻匠将生产的砻床到龙头出售,生意非常兴旺,因而有了君市之称。民国时期,砻床交易渐渐消失,于是当地以龙江为历史载体,改称龙市。

③以龙命名,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是人们文化心理和对所处自然环境特别是地形地貌认知的结果。

(摘选自《信息日报》2024年2月4日)

【注】①砻匠:专门制作和修理砻的工匠。砻,lóng,农具名,用于破谷取米。之后的砻床是指砻谷的工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鱼

欧阳明

①天一亮,成老爹砍来两张芭蕉叶,切碎后,撤进鱼池,边撤边说,吃吧,多吃点儿,最后一顿了,别怪我狠心,确实没法了。

②这话是说给池子里的鱼听的。成家寨的人,历来相信鱼能听懂人话。

③池子里只有一条鱼了。其他的,在红军与敌人战斗前,煮来吃了。老百姓不忍心让战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要不是张政委拦着,成老爹当时也把这条鱼给煮了。张政委说,这鱼是山子的,留着吧!

④成家寨的先祖们最初生活在北方,后为躲避战乱,一路南逃,最后选定了大山深处这片无人之地。他们就地取材,砌石成屋,开荒种粮,无奈山地瘠薄,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好在有股山泉从寨子流过,家家户户便凿石为池,养些鱼,补贴生计。因为缺粮,只能喂鱼芭蕉叶,慢慢地,鱼竟养成了吃芭蕉叶的习惯。芭蕉叶没粮食有营养,加之泉水太凉,鱼长得很慢,一条鱼长到两三斤,需要七八年时间。鱼,为大家换来了盐、煤油等生活必需品,还让族人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灾荒。成老爹早年害了一场大病,全靠几条鱼熬汤,才撑了过来。

⑤鱼,救了很多族人的命,寨子里因此衍生出一种习俗,当一个孩子出生时,大人就会往池子里放养一条鱼。鱼和孩子一起成长,即便鱼死了,也不能吃,得像人一样好好将它安葬。这种鱼,被叫作“生命鱼”。寨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条和自己同龄的鱼。

⑥山子的鱼,十九岁了。如今,鱼还在,人却没了。山子是前年秋天牺牲的,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面目全非。张政委说,山子为穷人打天下,是英雄。他为山子骄傲。

⑦山子是成老爹的独子,成老爹对他的牺牲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寨子里像山子那样牺牲的,有二十一人,都不到二十岁。他们,都是寨子的骄傲!想山子的时候,成老爹就坐在池子边,看鱼游来游去,和它说话。他觉得,鱼身上有山子的魂,鱼在,山子就在。

⑧成老爹决心杀这条鱼,是为了小七子。小七子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卧床不起。红军转移时,把他留给成老爹照顾。红军一走,敌人便把寨子洗劫一空。那条鱼,当时在池子的石缝里没出来,才幸免于难。成老爹曾向张政委保证过,一定会让小七子生龙活虎地回到部队。在成老爹的照料下,小七子已能拄着拐慢慢走动了,可是天天只吃野菜,伤口愈合得太慢。

⑨“老爹啊,这鱼不能吃。”成老爹正准备捞鱼时,住在他家的小七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他身后。

⑩“鱼,生来就是让人吃的。”

⑪“这不是鱼,是山子哥。”

⑫“我答应张政委的事,就得做到!”

⑬“不吃鱼我也会好起来。”

⑭“那都等到猴年马月了。”成老爹说着就动手,小七子一把抓住了网兜。

⑮“山子是不是英雄?”成老爹问。

⑯“是!”

⑰“他的鱼也应该是英雄!”成老爹一把抢过网兜,伸进水里。鱼有六七斤重了,游动起来很有力气,现在却很老实,一点儿也不挣扎,成老爹毫不费力就捞了上来。

⑱很快,屋顶升起了雾一样的炊烟。不久,浓浓的香味儿便从屋里飘散出来。坐在池子边的小七子闻着香味儿,盯着平静的池面,眼泪像山泉水一样,不停地流。鱼终于炖好了,成老爹盛了一大碗,接着把小七子扶进屋里。

⑲“吃吧,孩子。”小七子像块木头,一动不动。“吃了才能早点儿回到部队,替父母报仇。”小七子的父母,几年前被敌人杀害了。七子一脸悲伤,还是不动。

⑳“吃了鱼,养好伤,去为老百姓打天下!山子要是知道了,会高兴的。孩子,快吃吧,都要凉了。”

㉑看着成老爹期盼的眼神,小七子缓慢地端起碗,轻轻地喝了一口。接着他跪在地上,冲成老爹大叫了一声:“爹——”

㉒这一声爹,叫得成老爹两眼发热,视线模糊,看小七子,仿佛成了山子。

㉓伤好后,小七子回到部队,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安排他在城里工作,他却主动要求回成家寨。他要给戚老爹当儿子,给成老爹养老送终。可小七子却没见到成老爹。成老爹在送走他后的第三天就被敌人杀害了。贪生怕死、好吃懒做的张二棍,为了一块大洋,举报成老爹窝藏红军。敌人把成老爹绑在祠堂的大树上,用鞭子抽,放狼狗咬,成老爹至死都没有说出半句小七子的去向。

㉔为迎接英雄归来,乡亲们煮了一条大鱼。小七子一看到鱼就想起了成老爹,想起了山子,感觉喉咙里像卡了根刺,分外难受。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吃鱼。

㉕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成家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美丽,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区。汤鲜味美的冷水鱼,引来众多好吃嘴,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一直没变的,是成家寨喂养生命鱼的习俗。每天,都有土生土长的导游,向游客们讲述着寨子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