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巩固练)

日期: 2025-04-13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巩固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建议用时:20min))

下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流出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B、 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的血管都能进行物质交换
C、 图丙所示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 静脉的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的管内有动脉瓣
C、 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 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 ⑨的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能将血液输送到除肺以外的全身各处
C、 图中④是肺循环起点,③是体循环的终点
D、 ③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④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下列有关对其心脏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搏动有力
B、 心率比一般人快
C、 心肌发达
D、 每搏输出量大
你为你的家人量过血压吗?周末的早晨小明为爷爷量的血压是19.6/14kPa(健康人的血压一般在12~18.7kPa/8~12kPa)。下列有关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 血压指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B、 19.6kPa是舒张压,14kPa是收缩压
C、 据测得数值分析,爷爷可能是高血压患者​
D、 爷爷应该清淡饮食,坚持适度锻炼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下列关于献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次献血量应不少于400毫升
B、 紧急情况下可以用艾滋病携带者献出的血来救治患者
C、 献血时,18~55周岁的公民不需体检均可献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链中考-真题模拟限时演练(建议用时:20min)

小林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依次观察到视明甲、视野乙,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大
B、 甲的细胞个数比乙的多
C、 不需要移动血细胞涂片
D、 不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 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 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 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Ⅱ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部分血管Ⅲ内存在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需按压远心端
2020年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其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是“献血,让世界更健康”。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输入红细胞成分
C、 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AB型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图甲是微镜下人血涂片,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 图甲中的②形状不规则,有运输二氧化碳的功能
C、 图乙中a、b、c三条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 b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如图为人体两种血管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静脉,B表示动脉,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血管A中的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B、 血管A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血管B内的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D、 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通过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管、血液和蚕豆叶表皮,获得下列三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血流方向以及血管分支情况可判断图甲中的血管A为静脉
B、 图甲中的血管B和血管C内血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因此判断为毛细血管
C、 图乙中数量较多的为①红细胞,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的为②白细胞
D、 图丙中③为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窗户

选做题

下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人的肺循环过程中①-⑤各段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总面积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循环始于右心室收缩,①②为动脉
B、 流经①②③④⑤后,血液最终流回左心房
C、 ③的总面积最大、血流速度最慢,表示是毛细血管
D、 ①和②中流动脉血,④和⑤中流静脉血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形形色色”的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为维持体内铁平衡,每天还需从食物中摄入1~1.5mg。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并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易于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相应地减少。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首选免疫抑制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所致的一类贫血。该病多见于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由于叶酸多在新鲜绿色蔬菜中,过度烹煮或腌制蔬菜均会使叶酸丢失,而维生素B12多在肉类中,长期偏食会造成维生素B12摄入量不足。

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 120 天。当红细胞意外死亡,便是血液学上所称的“溶血”。如果红细胞每天死亡的数量远大于机体产生的数量,就是“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溶血的内因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蚕豆后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引发“蚕豆溶血”病。所幸大多数人G6PD储量丰富,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