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深中共同体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期中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邮电部为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 )

A、 调动藏族人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C、 标志着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D、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949年12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就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发表讲话,他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条件
B、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D、 土地改革是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关键
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表是我国1956-197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速表。该表反映了( )

A、 经济建设速度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经济增速出现低谷主要是自然原因
D、 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呈现持续增长
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曾评论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民进入正常的充满希望的时代。这一评论是基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 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 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每道大题18分,共36分。

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之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开启现代化探索道路,但当时受内部外部条件的硬约束。一方面,历经多年的战乱,国家满目疮痍,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产值在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30%,在工业产值中,轻工业占73.6%,重工业仅占26.4%,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一系列敌对政策,严重危及新中国的安全。作为一个大国,只有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国土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王晓慧《建国初期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材料三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孙健《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济卷1949-2000)》

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和食品以及其他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轻工业有了较充分发展后,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对外开放不仅使中国加快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紧跟世界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而且使中国能够参与全球化发展,从世界市场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等投入品,扩大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摘编自刘戒骄、孙琴《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任务一文本阅读】初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任务二举例论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材料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是由于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和诱导: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武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史分析》,《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1期

【任务三分析归纳】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短短7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令世界瞩目。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2021年,现行标准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任务四观点论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材料四 研究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将之放置于整个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来考察。下图为学者归纳的中国式现代化的3种阶段演进特征:

——据仰义方、武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路径》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