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这些画作( )

A、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B、 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风貌
C、 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明显提升
D、 表达了打破美国封锁的决心
1992年春,邓小平带着对中国改革开放极其忧虑、紧迫的心情,开始他一次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
A、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C、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指出:“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无足轻重之意),但当他们合而为-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 民主政治应尊重多数人的意见
B、 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C、 贤良政治应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D、 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 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 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 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宋吏治腐败
B、 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 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 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 )
A、 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 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
C、 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D、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A、 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 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C、 缺乏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
D、 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 )
A、 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
B、 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
C、 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D、 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